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说明正式公布,掀起了新一轮对全会内容的解读。许多学者发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同成为未来深化改革的六大方面。在《决定》列出的16个改革大项中,又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作为压轴部分,其中蕴含的深意值得认真思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胜利,关键也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如《决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有了定盘星和导航仪,能够带领中华号巨轮穿过激流险滩,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今天的改革,再也不能单兵突进,需要协同作战、齐头并进。作为领导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的执政党,只有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改革决策部署。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意在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指出的,这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既是改革领导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也是改革理念上的重大进步,将为撬动整个改革大局提供新的领导动能和制度推力。
改革就是最大的责任,推动改革就是最大的政绩。《决定》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为履行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需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千难万险,千头万绪,更加需要汇聚智慧和力量,更加需要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正因此,全会一方面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这一系列选才、用才、育才的决策部署,着眼点正是为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给党培养宏大的人才队伍,为改革事业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坚强人才支撑。
另一方面,全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让反“四风”有更多制度抓手,到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权力公开,再到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改进巡视制度、实现全覆盖,这些无不体现了自我限权、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气。
这些动真碰硬的决策部署,就是为了锻造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党,让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各级干部更密切地联系群众,从而赢得人心、团结各方、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大业,众志成城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