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政务微博走过三年光阴。有的政务微博“热闹非凡”,有的政务微博却“死气沉沉”。一个拥有2万粉丝的吉林省卫生厅官微,除了一年前的“我们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再无其他内容;郑州市物价局的官方微博在去年9月以“容量太小,不能满足我局信息发布需要”的理由戛然而止……近日,新浪微博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政务微博榜单,首次曝光了部分“不作为”政务微博。
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打通政府与民间沟通渠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三年前,政务微博宛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一时间引来不少称赞。如今再回过头来关注下政务微博中的滥竽充数者,倒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本次被曝光的几个官方微博,物价、旅游、卫计委,都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这样的部门开了官方微博却鲜有更新实在不应该。有一句话叫“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用在那些开了官微却不愿意使用的单位身上再合适不过。真的是人手紧张、机构重组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吗?我看还是为公众主动服务的意识仍然在沉睡着。
不发微博的政务微博被视作“不作为”,受到指责理所应当。但发了微博,是不是就完成了政务微博的全部任务呢?在我看来,政务微博数量高歌猛进的背后,仍有一些观念应进一步理清。
首先,政务微博也应该分类看待,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部门都开微博。有的部门本身职能定位就与市民生活相距较远,强求其开微博,与其说是加强互动,不如说是为了赶时髦。在批评一些失语的官微是政绩工程之时,也应看到一些本来没有必要开微博的单位也开了微博,这同样是一种形式主义。政务微博勃兴三年之后,有关部门更应对政务微博探索一种细化分类管理的方式,而不该贪多求全。
其次,衡量微博是否活跃,也不应该只关注每天发了多少条微博,而是要看与本单位的业务是否有关系,如果只是谈谈天气发发“鸡汤”,这样的互动就毫无含金量。有些所谓的“活跃”官微,与网友的互动多是不涉及本职的闲话家常,到了需要它站出来发布信息的关键时刻就“隐身”,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恶劣的“失语”,同样有违政务微博设立的初衷。
要推动网络问政再上一层楼,衡量标准就应更加立体化、多角度,而不能仅停留在以条数多少论英雄的层次。要衡量政务微博是否有实效,也不能为发微博而发微博,重点还应放在部门有没有通过微博为公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或者用微博发布了公众真正需要的专业信息。这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才能让政务微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