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国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中指出,在国际恐怖活动呈反弹之势的背景下,我国境内的恐怖活动相对前几年处于活跃期,并呈现新特点。(5月7日《新京报》)
从“10·28”驾车冲撞金水桥致人伤亡案到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徒砍杀群众事件,再到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站外发生的爆炸事件,接连出现的暴恐事件,不仅严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破坏了正常社会秩序,也将暴恐分子血腥残暴的狰狞面目展露无遗。
针对暴恐问题,如何实现“先发制敌”,牢牢掌握打击暴恐势力的主动权,将暴恐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已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切的命题。
应当看到,暴恐事件发生后,各地纷纷启动预案,防范恐怖袭击。无论是重点加强对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的安全防范工作,还是强化日常巡逻力量,抑或是在人员密集的旅游场所加强防爆检查、增加安检力量,各类防控措施有条不紊,为民众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对重点场所加强防控部署以及安全保卫工作固然重要,但注重“先发制敌”才能更好地掌握打击暴恐行为的主动权。暴恐事件,往往并非因一时心血来潮而起,其策划、组织、实施都有着其固有的“运作链条”,其人员招募、培训也多有着长期、持续的过程。因而,在加强日常警戒工作的同时,也应着力于通过创新侦查方式,借助科技手段等,及时发现这一潜在的“链条”,进而从源头着手,将暴恐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连环、连锁案件的发生。
实现“先发制敌”,亟需形成部门合力、社会合力。暴恐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对其的防范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交叉。对暴恐分子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需要公安、司法等诸多部门进一步完善沟通与协作机制,优化相关信息的共享工作。与此同时,普通民众也应增强防范暴恐的意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以及可疑现象等,应及时报警。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防范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暴力恐怖活动,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期待各地能够将打击与预防并举,切实铲除暴恐行为的“运作链条”,防患于未然,真正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