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江西赣州近日停建“和谐钟塔”主题公园,其号称世界最大机械钟塔公园,官方对其定位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预计年收入1300万元;目前已投入4.5亿元,实际年收入30万元。2010年赣州人均GDP仅全国45%,该项目曾被质疑为“搞形象工程”。(5月8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存在追求“第一”情结,动辄想搞个“世界第一、全球最大”。这一些不顾公众利益的“形象工程”,往往成为了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面子工程。像江西赣州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机械钟塔公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匆忙上马,半途而废,最终成为了烂尾工程。这背后往往是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对于这些“形象工程”老百姓深恶痛绝,中央也三令五申地发出禁止令。然而,仍然有官员“前仆后继”兴建“形象工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相呢?笔者认为,只要不给官员套上“紧箍咒”,形象工程就永不会“断后”。
笔者分析,形象工程之所以成了官场热衷的形式主义风气,主要原因还是领导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将大搞特搞形象工程作为了自己获得提拔和升迁的跳板。另一方面,就是对官员搞“形象工程”尚缺乏有效地问责机制。近年来,有不少“形象工程”不断被媒体曝光。但令人遗憾的是,却鲜闻有哪些地方、哪些官员因为“形象工程”而承担责任,受到惩处。这就变相鼓励了一部分心术不正的官员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穷折腾。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刹住各级领导干部大搞形象工程之风,就必须严格监督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加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从而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能性。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官员问责机制,对那些热衷于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的官员为“形象工程”埋经济单、政治单和法律单,为其套上一个“紧箍咒”,让形象工程从此“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