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是简单的“移植”或“同化”,更不能是全盘照抄照搬。
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强调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存在多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每一种文明都各有其优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正是多种文明形态的共存与发展,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才使世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得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交往的增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互相借鉴必将日趋频繁。在这种背景下,在与各种不同文明(甚至于与本民族文明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文明形态)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就应该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交流与借鉴。
中华文明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必须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并通过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当前,中国正在不断融入国际社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显示出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不断繁荣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当然,中国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是简单的“移植”或“同化”,更不能是全盘照抄照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