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留白”不仅是规划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秉承的理念和智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最近在一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上指出,规划工作是百年大计,不能走弯路,不能出错误,否则将永远遗憾。编制规划既要积极、更要稳妥,既要有为、也要无为,重视留白。该守住不能变的,就要确保不突破底线,该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就要为我们的子孙留足空间。
韩正同志提出的重视“留白”这一理念,不仅是规划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秉承的科学方法论。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古往今来,但凡艺术大师往往也是留白的大师。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通常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效果。而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导干部同样要有“留白”的理念和本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持续两位数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粗放式的发展路径越来越难以为继。
以水资源为例,由于长期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在许多区域已经严重超载,如果任其恶性发展,必然导致水危机,有些地方甚至会因水枯竭而不适于人居。
其他诸如环境、土地、矿藏资源等也是一样,如果无节制地索取而不是有序地开发利用、不考虑“留白”,甚至把子孙后代的资源也给吃光用光了,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仅急功近利、难以持续,也是和我们党的宗旨、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因此,可以说,善不善于“留白”、能否做到既有为也无为,实质是对领导干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检验,也是对领导干部是否忠实履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检验。
“留白”是一种智慧。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天人合一。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在研究决策时,牢牢把握好三个关系,即当前现状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守牢底线和留够空间的关系。
既不能脱离自身的历史、现实、基础和优势,更要看清大趋势、大方向,对生态环境有全面科学的评估,明确未来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保护好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变化,充分考虑不确定性,以变应变,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发展留够空间,从而保证方向、目标的正确,不犯颠覆性错误。如何循序渐进、有为有不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考验领导干部的胆识与眼光,更考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智慧。
“留白”是一种境界。习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党的事业是铁打的营盘,党的干部是流水的兵,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以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为出发点,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违背实际、损害长远的急功近利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沉下心来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用心血和汗水率领人民群众聚成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接力棒,成就党和人民事业代代相传的千秋伟业。
善于“留白”是“三严三实”的体现。“三严三实”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要求党员干部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就要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实事求是地制订科学规划,摒弃急躁浮夸、急于求成,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当前,党员干部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查找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整改。一些地方出现的为追求GDP增长,过多依赖资源消耗;大搞土地经营、通过土地融资债台高筑的做法,正是只管眼前、不顾身后洪水滔天的短期行为,为官一任,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沉重的包袱;不仅吃了祖宗饭,而且吃掉了子孙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一要求,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
我们要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按照中央精神去贯彻落实,在人和资源、环境的协调中发展、在天人合一中发展,重视“留白”,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紧要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