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刘根生:读懂群众呼声才能回答好“南京之问”
//www.workercn.cn2014-05-19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5月18日,媒体上有篇报道特别令人心动:河北村——南京建邺区最后一个城中村即将消失,告别“脏乱差”。

  河北村位于建邺区扬子江大道附近,全村总人口约2000人,大多是外来务工者。这里,违建曾陷入疯狂状态,“一晚上就能盖起一个小楼,没有地基,水泥也很少,像搭积木一样”。 这里,也曾是“脏乱差”代名词。2013年4月30日,“河北村800亩项目”拆迁工作开始。如今,整个村庄只剩下最后几幢房屋,6月底之前将全部完成动迁。2007年时,建邺区共有17个城中村,原计划2015年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河北村即将消失,也意味着将提前实现城中村改造目标任务。城中村改造是件大难事,能有如此成效委实不易。由此,笔者想到了“兰考之问”,还有“南京之问”。

  在河南兰考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发出了“兰考之问”: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10万人没脱贫?为什么兰考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还那么多,社会矛盾大事小事不断?王新军将此归因为:缺乏担当,得过且过,长期漠视群众疾苦。

  就环境整治问题市领导也曾发出“南京之问”:为什么我们在环境建设上做好事做实事,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什么我们对环境问题逢会必讲,而群众却没有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还要像今天这样,把环境整治当作突击任务,却没有建立起长效性的体制机制?从“兰考之问”中我们也不难得到启示:“南京三个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群众路线还没有入脑入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邺区有关领导把提前完成城中村改造经验归结为: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前进行了详细调查,制定出了相应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耐心协调沟通,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工作,严格依法拆迁;把被拆迁人利益放在首位,认真研究和解决拆迁过程中老百姓各种具体困难,充分考虑各类人群合理需求,而且坚持公开透明。一言以蔽之,就是真正读懂了群众呼声,把“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落到了实处。可以说,这也为回答好“南京之问”提供了样本。

  城中村改造也好,环境整治也好,都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民心工程要得民心,就得先读懂群众呼声。群众呼声即群众需求和期盼,是群众急难愁所在。读懂群众呼声,就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从群众呼声中看到民意所向,从增进了解中寻求理解;就要善于倾听,深入思考,积极破解难题;就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群众呼声都是大白话,心中有群众,肩上有担当,就能读懂群众呼声。千难万难,群众工作做到家就不难。走好群众路线,真正读懂群众呼声,我们也定能回答好“南京之问”, 凝心聚力实现城市环境管理上的标本兼治,把一个市容市貌整洁、运行管理有序、人居环境优美的南京,展现在世人面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