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晟达者:干部“打酱油”,问责不能打折扣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在网络上,网民们把那些不作为的干部称之为“打酱油的”,而“我是来打酱油的”这句网络流行语曾被部分干部当作明哲保身的代名词。可最近湖北公安县一些“打酱油”的党员干部却“笑”不起来了,因为他们的“面子”“里子”被“一锅端”了。(9月28日中国网)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为官从政者的最基本政治品格,是永不过时的执政理念。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每个干部手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许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担当,意味着大有可为。然而,一些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遇到问题皱眉头,见到矛盾绕外头,碰到困难躲后头,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对待岗位职责、对待民情民生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这些“为官不为”的干部也就被网民讽为 “打酱油的”。

  当干部沦为“打酱油的”,不仅辜负了群众的信任,贻误了党的事业,更是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官不为”看似一种作风问题,实则是隐性的失职渎职,让本该推进的项目停滞不前,本该完成的工作遥遥无期,本该达到的标准一降再降,长此以往,势必会延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成为阻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贪官污染一方,庸官,贻误一方”,“为官不为”本质上就是“荒政”甚至“无政”,这种对权力的消极滥用,正在悄然侵蚀权力的公信力并严重损害民生利益。

  如今的“官”,是干部,是带头人,也是领路者,客观来讲,干部履职情况反映着责任和担当,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和升迁,更是关乎一方百姓的福祉,毫不夸张地讲,领导干部的作风和担当,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上的担子也就愈多,担当精神、奉献意识也更显得难能可贵,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才是为官的题中之义,又怎能禁得起“打酱油”来抹黑?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干部“下”的6种渠道,剑指干部品行不端、为官不为等沉疴,对“下”的标准,“下”的方式,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说明和规范,那么,对于“打酱油”的干部万不能听之任之,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相关要求,严格问责,及时问责,营造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健康政治生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