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倪洋军:品味李克强和农民在一起的“三重身份”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李克强总理9月24日在河南许昌长葛考察高标准农田时,时而是熟稔种庄稼的“老把式”,时而是精通技术的“农科专家”,时而又是关心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大国总理。不足半小时,李克强“三重身份”无缝切换,令现场的人印象深刻。(2015年9月28日人民网转自新京报)

  经常来到群众中间,始终与群众在一起,是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贯作风。特别是李克强总理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关注农业,在与农民的交往、交流中,总能抓住农民的心,赢得农民的点赞。李克强总理这次在河南许昌长葛考察高标准农田时,和农民在一起的“三重身份”,无疑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田头党课”。

  干部要做多面手。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要做多面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与群众交流交往过程中,能不能说出“内行话”,会不会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关键取决于自身素质和能力。少数领导干部,在与群众交流的时候,只会打官腔,当遇到群众提问或媒体质询的时候,要么是打哈哈,要么干脆就当起了“哑巴”,而当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要么选择绕道走,要么就当“睁眼瞎”。李克强总理和农民在一起时,时而是熟稔种庄稼的“老把式”,时而是精通技术的“农科专家”,时而又是关心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大国总理,这“三重身份”无缝切换,充分见证了作为国家总理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相比之下,那些有“本领恐慌”、“能力危机”的官员要认真扎实地“恶补”一番了。

  群众才是智多星。李克强总理之所以能够做到“三重身份”无缝切换,与其长期的从政积累有关,这其中最最重要的是他很熟悉农民、很了解农民,从农民群众身上学到了很多。任何一名干部,脱离了群众,不能心甘情愿地做农民的小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多面手,也难以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好公仆的。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要向理论学、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要学习人民群众的活跃思维,学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德,学习人民群众的务实作风,学习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躬身为民乃正道。躬身为民终无悔,心中有责天地宽。李克强总理,作为大国总理,始终心系群众、情牵百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他与乡亲们聊收成、拉家常时,总理关心的是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等中央政策的基层实践,能不能真正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总理的“三重身份”核心体现的也是其民生情怀。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地气”,特别要到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地区、矛盾复杂的地方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要像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先进模范那样,做深入群众的榜样,凝聚起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巨大力量。各级各地党委、政府要坚持民本执政理念,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放在重要位置,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始终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做到民生工程工作项项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层层有人落实。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克强总理和农民在一起的“三重身份”见证的是能力和素质,体现的是理念与情怀,汇聚的是民心与民力,值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仔细品味、躬身践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