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出租车行业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公布针对出租车和专车的两份“征求意见稿”,将互联网专车等新业态纳入出租汽车管理范畴。对此,肯定的声音不少;而禁止私家车接入、强制报废年限、进行数量和价格管制等举措,也引发了“打压专车、遏制创新”的质疑声。目前两份文件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面对业界和社会公众的种种意见建议,决策者理应认真倾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修正,寻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传统出租车与以专车为代表的互联网租约车之间的矛盾背后,隐藏着出租车行业多年来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身为监管者的政府部门无法再作壁上观,然而在简政放权、鼓励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管控的“度”怎样把握?如何找到合理有效的监管方式?
“网约车办法”中有一处值得重视,即“给地方留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政策空间,不搞一刀切”。几天前在北大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说:“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急中生智,办法可能比我们中央部委想的办法更多更可行。”
出租车改革是一个全国性难题,需要从上至下的顶层设计。但出租车管理在性质上属于地方事权,大中小城市、各地区之间的管理规范、市场情况都不尽相同,简单地一刀切不仅无法推进改革,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市场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自发的,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面对日益庞大的交通服务需求,市场创新需要的正是“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法律法规对许多具体问题尚无定论时,支持和鼓励地方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找寻合理有效的出租车改革措施,不失为稳妥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今年以来,杭州、义乌、上海等地都出台了出租车改革方案。对其中的亮点应予表扬推广,对失败之处也应宽容看待,允许试错,如此才能打消顾虑,为基层改革注入强劲动力。而全国层面的法规设立,则应突出引领、规划、指导作用,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对那些争议较大、还需尝试论证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缓一缓。创新本就是对既有管理体制和市场格局的颠覆,让专车这颗“子弹”多飞一会儿又有何妨?
新京报:不合理的出租车专营为何改不了 2015-01-08 |
新华每日电讯:以改革破解出租车行业体制僵局 2015-03-04 |
出租车行业改革不能坐等方案 2015-05-21 |
出租车行业改革不能坐等方案 2015-05-22 |
王春华:请给予专车时间和信任 2015-05-24 |
水洪波:出租车司机罢工能收获几多同情 2015-08-11 |
改革出租车行业要避免“零和游戏” 2015-09-17 |
“专车”被许可有示范意义 2015-09-18 |
黄晓芳:逼出来的出租车行业改革 2015-09-22 |
赵占领:专车新规后出租车业该往哪走 201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