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互呛”不是拆台而是尽职有为
高路
//www.workercn.cn2016-03-11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3月9日下午,眼看政协小组会要平静地结束了,铁道部原副部长胡亚东和发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为发改委的职责履行得怎么样的事,你一句我一句,“顶”了起来。一个妙语连珠、刨根究底,一个则解释反驳、步步为营。

  看双方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有些人叫好,说好的声音大家听得是足够多了,说不好的声音相对比较少;有些人就担心会不会失控,会不会让双方都下不了台,甚至会不会损害谁谁谁的面子。这些观点不仅在两会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很常见,一些人说话尖锐一点就被视为拆台,找麻烦。群众提点意见就嫌别人是挑刺;同事下属提点意见动不动扣上异类,不讲团结,不讲大局的帽子。

  做好工作本来就需要集思广益。一个人一个部门,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有些事情是没想到,有些则是不够专业,还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不足的需要别人或者是别的部门补充,错误的也得有人指出来,不能指望自己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听意见也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更不是讲工作技巧讲工作态度的圆滑,而是听事关要害的大事。一件事情要想做好,不多听听意见建议行吗?决策前需要听听群众的意见、专家的意见、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做的时候要听,做完了还要听,听的意见越多,就越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所谓道理越说越明白,“互呛”不等于是相互拆台,谁能保证自己就是一直正确的,就没有短处没有纰漏?听到不同的意见可以虚心听取,对的采纳,不对的给出解释,把道理说明白就是。在台上是“互呛”的对手,在台下则可能是好同事好朋友,不应该把为工作上的争执视为个人的恩怨,也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何况,针对的如果是不对的事,这台就该拆。有些台一直到最后才不得不塌掉,正是因为搭的过程中没人提反对意见,盲目附和,以至于基础不牢立不住脚。看到问题不说出来,眼看着对方犯错不去纠正,这是什么意思呢?明哲保身还是幸灾乐祸?争执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顾全谁的面子。面子顾到了,工作没做好又有什么意思。这恰恰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

  两会会场上尤其需要听到这些不同的声音,这不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更是民心所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应该做政府部门的挑刺人,你挑刺挑得好是份内的事,你挑刺挑得不好则是有负于责任和群众的重托,群众就该来挑你的刺了。

  不论是开两会还是平时的工作中,这种互相争论的场面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太激烈了而是过于平静了,其乐融融的场面常见,针锋相对的场面不常见,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得对的鼓掌,说得不对还鼓掌;别的部门明明做得不完美,不指出不明示,玩把戏,计较个人利益、患得患失,而无视更大的责任,一团和气,甚至抱团取暖、欺上瞒下,这才是真正的拆台,是不作为乱作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