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蜗牛奖的“倒逼作用”有多大
刘雪松
//www.workercn.cn2016-03-16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作风建设和治理,有一段掷地有声的表述: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两会上,代表委员对此的呼声也很高。于是,江苏泰州今年年初新设立的“蜗牛奖”,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泰州的“蜗牛奖”,与以往多地出现的民众给政府部门送蜗牛、送皮球的批评和监督方式不同,它是由市委市政府设立的一个批评和监督机制。市委市政府明确,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

  蜗牛奖的积极意义,在于党委政府变被动评判为高调的主动评判,进而与民众的评判一起发力,可以起到一加一的效果。

  然而反对的声音认为,一些部门和官员的工作没做好,不等于官员没尽到责任,给他们颁蜗牛奖,会让他们脸上挂不住,会让他们在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会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会影响这些官员的考核升迁,会让他们在全市人民面前抬不起来头来,容易导致一部分人破罐子破摔。

  这种观点的荒唐之处在于对党和政府形象的认识不清与自相矛盾。这几年随着反腐败的进一步深入,党政机关中过去存在着的那种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象,现在脸不难看了,门也不难进了,但事依然难办,民众不无诟病。可见,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本身就是在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这类官员、这些部门,他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是有限的。给他们留面子,反而是丢了党和政府的面子。

  给这部分官员和部门颁蜗牛奖,实际上已经给足了面子,也给了机会。中国有句古话,知耻而后勇。这是耻辱感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是压力,构成了挑战意识,另一方面是机遇,给你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去的机会。所以作为党纪、政纪和国法的一种补充形式,泰州的蜗牛奖,本质上不是羞辱奖,而是激励奖。当然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是建立在党纪政纪和国法的完善和严明的基础之上,不能相互替代,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容易弄成一场嘻嘻哈哈的游戏。

  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作为发展中的障碍,已经成为一个顽症,中央早就三令五申,这几年也问责并处理了一批。仅去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的第二次大督查过程中,因庸政懒政不作为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官员就达249人,其中厅局级干部达41人。如果这些官员真有对党的事业和政府工作所应有的自尊心,就应该有愧疚之心,改正之意。反之,这样的官员如果真在蜗牛奖面前放弃激励,放弃机会,最终应该被关进党纪政纪和国法的制度笼子。

  当然,蜗牛奖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创新,它并不是万能的。庸政懒政等作风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腐败方式,最终需要用反腐的制度与监管手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