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在近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话语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开了新的工作面和突破口,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正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更是责无旁贷。2015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4510亿元,占同期全国的7.3%,这更说明,深圳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唱响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让互利共赢、民心相通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价值标识。这是深圳的重大机遇和光荣使命。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目的,我们策划制作了大型新闻纪录片《共赢海上丝路》,以深圳企业“走出去”为样本,讲述这些企业在海上丝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拓展打拼的故事,有抽象的理念,也有具体的叙事,更融汇着普通人有血有肉的人生历程。引入演讲手法、讲述生动故事、运用海外第三方视角……这部纪录片创新方式方法,努力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深圳经验。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创新表达方式。避免以往千篇一律的宏大叙事,以鲜活的个体讲述中国人融入当地、造福居民的“美丽心灵”,实现“看不见的说服”,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更多为海外受众所认同。这部纪录片就讲述了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安徽小伙戴侠代表深圳企业在非洲开拓太阳能市场,曾面临着到底是回国还是留在非洲的纠结。3年里,戴侠得过疟疾,近距离面对恐怖袭击的威胁,更重要的是,马上就要成家,但使命感和成就感让戴侠在非洲留了下来。他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太阳能产品给非洲民众生活带来的改善。正是众多的普通创业者,在用热情和汗水让各国的“民心相通”变得立体和稳固,讲述他们的故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更有效。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如果说讲好故事决定了“话语体系建设”的传播力,那么理论支撑则构成了“话语体系建设”的骨架和血肉。加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就要更加系统地提炼中国智慧、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长期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总是喜欢给中国贴上“只赚钱不付出”“新殖民主义”等标签,贬损甚至抹黑中国。对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宣扬“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互利共赢,是与沿线国家共同唱响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纪录片中,我们邀请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的受访者谈论互利共赢,从“第三方”视角阐释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争取国际话语权、解决“挨骂”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越是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就越是要积极推进“话语体系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国际理解、回应舆论质疑、凝聚更多共识,更为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