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懒汉思想”,需要把他们的心焐热,创新帮扶工作方法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昌汉白村驻村调研,听到了许多关于扶贫的议论和故事。其中,印象颇深的是老支书的一句话,“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贫困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这样的思想贫困。”在这个村,就有一个出了名的“阿斗”改头换面成脱贫积极分子的故事。
一开始“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帮扶干部送来基础母羊,他转身卖了换钱;给他找到打工机会,工作时间喝醉玩消失……帮扶干部一有空就去“阿斗”家,引导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帮他解决遇到的困难。时间一长,帮扶帮到了心里,干活干出了自信。原先“躺倒不干”的“阿斗”逐渐“站了起来”,去年也成功脱贫。
按照贫困退出标准,昌汉白村已经脱贫。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良性发展,是昌汉白村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普遍面临的“坚中之坚”。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首先要正确认识思想贫困。调研发现,一些贫困群众自认为“富不了,也饿不死”,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则贪图安逸,吃不了苦,等着别人送小康。昌汉白村有个超甜西瓜基地,打工一天250元,但一些村民嫌大棚里干活太热太累太细,干着干着就悄悄知难而退了……除了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思想贫困成因比较复杂,绝非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耐心必不可少,帮扶上更要下足“绣花”功夫。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懒汉思想”,需创新帮扶工作方法。调研发现,一些帮扶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验,试图用讲大道理来做通贫困户的工作,往往收效甚微;另一些帮扶干部遇到挫折,容易打退堂鼓,为如期完成帮扶任务,不惜越俎代庖、包办代劳。而那位把昌汉白村“阿斗”贫困户扶了起来的帮扶干部,把自己的心得总结为“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多走动,联络感情。第二步,为贫困户脱贫创造条件,让他感觉到,你是实实在在帮他,赢取信任。第三步,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贫困户肯干,逐渐提供更多帮扶资源,让他多干活快脱贫。如果贫困户“坐等不干”,也不急于一时,而是让他体会到不参与一些扶贫试点项目的后果,通过利益损失触动,让贫困户坐不住、干起来。类似这样的“三步工作法”,下了“绣花”功夫,接地气,真管用,给人启发。
要想贫困群众跳脱“等靠要”,关键在于把他们的心焐热。一个贫困户的话很有代表性:人心都是肉长的,干部把我当亲戚一样,真帮实扶,我不积极脱贫怎么对得住人家?如果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里只是“看一下、问一下、填一下”,身近心不近,思想贫困的疙瘩就难以解开。扶贫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摆脱思想贫困更需做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笔者曾采访过一个曾经“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的贫困村,其经验就是依靠群众,把思想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不仅支持全村推行奖勤罚懒的群众自评机制,还形成了浓厚的“我脱贫我光荣”“我犯懒我羞耻”的氛围,原来的懒汉纷纷勤快起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是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绕不过去的坎。认识到位,功夫下足,办法肯定要比困难多,“坚中之坚”一定能攻破。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可贵的扶贫开发“宁德样本” 2015-12-08 |
刘成友:摒弃“等人送小康”的脱贫心态 2015-12-15 |
脱贫攻坚检验“落实能力” 2016-02-19 |
在干群间形成“脱贫共同体” 2016-09-20 |
习近平扶贫观中的方法论 2016-10-12 |
脱贫攻坚不能只是干部“独角戏” 2016-11-11 |
精准扶贫莫忘扶智 2017-04-10 |
回首前路再出发,将脱贫进行到底 2017-05-23 |
回首前路再出发,将脱贫进行到底 2017-05-23 |
回首前路再出发,将脱贫进行到底 2017-05-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