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沂蒙精神蕴含着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小延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了大批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千万沂蒙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大意义、历史作用、核心特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深入研究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闪耀出时代的光芒,是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深化对沂蒙精神本质内涵的研究诠释。在沂蒙精神中处处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内涵,具体而又生动地回答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样本,提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政治本色和鲜明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加强理论研究,在社科规划项目中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每年列出重点选题研究;挖掘整理史料,抢救性搜集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等革命前辈的口述历史、回忆录,深入挖掘其中的生动故事、感人事迹、崇高精神;整合研究力量,统筹各级党史研究和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研究资源,形成研究合力;开展研讨交流,定期举办高层次理论研讨会,加强与高端社科研究机构和干部院校合作,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
充分实现沂蒙精神的育人价值。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和生动体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要着力打造弘扬沂蒙精神育人的“三进五融七落实”工程。“三进”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重点突出沂蒙革命故事、革命传统、革命英雄素材鲜活的特点,组织编写学习宣传沂蒙精神的教材和读物,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促进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融”即融入学校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性教育,把革命传统元素纳入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七落实”即落实干部培训计划、军事训练计划、实践调研计划、文艺创作计划、高端论坛计划、课题研究计划和典型示范计划,推动沂蒙精神深入人心,着力培育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特质,为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打好基础。
把沂蒙精神融入党的建设。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把沂蒙精神融入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红色基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融入思想建设,把沂蒙精神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培训主渠道主体班次的必修课;融入组织建设,把弘扬沂蒙精神贯穿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打造全面过硬党支部工作全过程;融入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弘扬沂蒙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 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标定位、增强压力动力,在实践中示范带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对如何加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沂蒙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融入党的建设、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以“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行动,增强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自觉,再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凝聚推动历史进步的磅礴力量,奋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作者为临沂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韦国骞:沂蒙精神孕育全面深化改革领头雁 2014-09-17 |
姜 赟:革命传统是最好的营养剂 2015-01-16 |
蒋 哲:支前模范让我们忆起那场民族史诗 2015-06-24 |
习近平主席的“老区情”令人动容 2016-02-04 |
让老区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2016-04-08 |
发扬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16-07-04 |
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2016-07-22 |
女孩被骗离世 谁在做骗子“杀人”的帮凶 2016-08-25 |
迎“七一”盘点习近平谈到过的那些革命精神 2017-06-29 |
刘白羽在宝钢 2017-10-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