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清醒认识发展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高度重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约束强化。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我国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今年春天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较大面积、较长时间、较高污染雾霾天气。东北部分城市秋季也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再次凸显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积比较大,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四是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总体上存在生产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等问题,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五是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减排任务繁重艰巨。六是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凸显。一些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群众和社会反响比较大。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关。有的地方在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相关法律、政策和考核体系还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较长时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欧洲的莱茵河重见清澈,英国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治理,都经历了数十年时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我国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一时难以改变,因此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坚定信心,也不能急于求成,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推进。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将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坚定信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必抓出成效。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要把握六个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二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始终牢记破坏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道路。四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在资源利用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改善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在生态建设上以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把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基本工作格局。政府要发挥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企业要积极承担重要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作安排上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节能降耗和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及土壤等污染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治理行动计划,成熟一个、推出一个、落实一个,不断取得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眼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确保完成“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