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习近平经济工作论述”解读之三 协调:奏响迈向小康社会的“协奏曲”(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2-24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更多

城乡统筹“比翼飞”

  春节期间,一篇有关“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吃第一顿饭就要分手”的虚假网文被网友关注,其揭示的城乡物质、文化差异引起了热议。

  农村人进城发现“无亲戚”、“无恒产”、“无工作”,而习惯城市生活的人返乡则面临着巨大的文化鸿沟。“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成为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现实境况。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多次强调:“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而是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城乡一体化要协调好,城乡一体的人员流动、布局、社会发展等问题都要规划好。”“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习近平的城乡协调发展观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守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协调’对于目前整个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是非常关键的词汇,而‘协调’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城乡协调发展’,原因在于,我们整个城乡关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然处于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阶段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

  据《人民日报》报道,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有所拉大,2009年达到3.33∶1,2014年仍为2.92∶1。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的历史欠账还很多。

  如何平衡城乡之间的发展,是习近平在国内各地考察调研时十分关切的问题。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农村工作并同部分村民座谈时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往谈论乡村的空心化时,总会感叹乡村留不住年轻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有想法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1990年出生的杜赢,是土生土长的福建省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人。2009年考上了外省大学本科,这在当时的赤溪村可是“独一份”。2013年毕业时,他放弃在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帮助父亲经营自家的小茶厂。

  土生土长的福建宁德赤溪村人杜赢,2013年大学毕业时,放弃在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2013年起,宁德市在福建省第一个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扶贫。村支书杜家住一口气帮杜赢争取来福鼎市人社局和市农业银行两笔共20万元创业基金和低息贷款。

  杜赢的经历是农村青年创业的缩影,杜赢们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首次国内考察中,习近平直截了当地指出重庆在协调发展中的困难:“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他强调,要抓好协调发展,要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时发展,既注重整体性又注重协调性。然而,农业现代化无疑是短板,是不平衡之处,是重点。

  怎么做?金融无疑是有力的调节资源配置的工具。“在资本流通方面,要改变农村资本市场净流出的现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践行普惠金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刘守英说。

  在福建闽北农业大县建瓯,池有旺等100多户农户,通过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将土地抵押给中国建设银行做担保,每人获得了30万元的“支农贷”。

  建行福建分行副行长丁保平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在边远贫困地区,银行出于成本的考虑,设立的网点相对较少。丁保平却认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对电子银行、网上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并不熟悉,更需要将银行网点延伸下去。数据显示,目前建行福建分行已在528个村镇设立了78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近7成县域。

  “央行、财政部等监管部门的政策非常有效地引导了资金向‘三农’领域的倾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玉玮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2015年央行的‘双降’,特别是定向降准,增加了农业领域的资金流动性。”

  2015年短短一年内,央行进行四次普降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定向降准,五次降息,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同时运用价格杠杆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在补齐短板方面,农村离不开城市的反哺。习近平指出,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发达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贫困角落”,是协调发展的“刺眼短板”。农村贫困面较大的陕西西安市,近三年超前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建立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提升大城市带动效应深化产业扶贫。截至目前,现行标准下西安36.6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为大型城市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带来了很好启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今天,城乡居民同在奔小康的路上,必须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国13亿多人的百年小康梦想。

1 2 3 4 共4页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