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变简单重启为“疫”中进阶

北京市文化企业战疫期提质升级的融合创新之路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社联合调研组
2020-07-16 14:17:4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文化企业,是首都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其文化属性、科技属性、产业属性,对于观察“后疫情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地位,找准疫情期间文化企业的难点痛点,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领域应对疫情的专项务实举措。北京市文化企业也积极变革,寻找发展新机遇、挖掘消费新潜能,加速了文化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对此,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社组成调研组,系统梳理了北京市部分重点文化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的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疫”中进阶推动文化企业提质升级的融合创新之路。

  疫情期间,北京钟书阁书店通过直播方式向读者介绍书籍,并使用外卖平台寄给读者。新华社发

  一名观众在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交流展现场,通过涂画智能书法台进行书法创作。新华社发

  6月13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开展了环球云赏北京中轴之美直播活动。张瑜摄/光明图片

  数字科技文化企业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开通线上募捐设立战“疫”基金、知识传播企业联合在线医疗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上义诊、跨时空“线上音乐会”为观众提供了耳目一新的“云音乐”鉴赏体验、传统书店加入电商外卖计划为客户提供点对点配送服务……战“疫”期间,北京市不少文化企业危中寻机,不断将疫情激发的复原力、创新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满足用户从“线下”到“线上”这一文化消费需求变化的同时,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增长点。调研组发现,这些文化企业的复工复业之路并不简单是传统业务模式的“重启”,其“疫”中进阶的态势表现得尤为突出。

  1.科学谋变

  ——化危为机的思路愈发清晰

  疫情发生后,北京市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较大差异。电影演艺、旅游景区、实体书店、印刷发行等传统文化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疫情重创。而互联网文化企业则“喜忧参半”,一方面,疫情对数字文化企业的产品开发、内容制作、新产品上线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公众长期居家也为大量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调研组发现,北京市文化企业在疫情中的生存现状虽然差别很大,但对于化“危”为“机”的认识是较为一致的,无论遭遇困难大小,往往都有一整套发展自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是加速数字化进程,推动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展现出助力文化企业蜕变脱困的积极作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新业态持续发展创新,用户规模、活跃度、点击率、内容产量指标激增,供需两端的双升级促使其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拓展线下文化产业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空间维度,催生出云院线、在线博物馆、线上无人书店、数字艺术展示等传统文化新业态。目前,5G、AR、VR、AI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的应用效能将更加显著,成为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

  二是重构产业格局,倒逼提质增效。远程办公、在线商务等产业互联网形态的文化产业增量依然可观;网络视听、网络游戏、数字阅读等消费互联网形态的文化产业将由流量红利时代进入存量博弈时代。电影院、演出会展等临场体验型文化产业并购整合趋势明显,互联网文娱平台加速融合,优质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产业格局重构倒逼企业提升内生效率,变流量运营为内容运营、变平面化运营为立体化运营。未来文化企业将会以“内容为王、融合创新”为主线,聚焦高品质文化供给,形成文化品牌,满足市场多样化、精细化、垂直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是激活消费潜力,引领市场发展。疫情下走红的“宅经济”培育和激发了以家庭、社区为核心的消费场景,云旅游、云逛街、云看展、云观演、“互联网+电影”等新型消费和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升级消费折射出后疫情时代文化消费市场的变革方向。此外,被抑制和冻结的旅游、文艺演出等文化消费需求在疫情后出现补偿性消费热潮,部分细分领域的消费需求将会被充分开发。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政策红利。疫情暴发后,为帮助文化企业解决绝燃眉之急,北京市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涵盖短期支援和长期规划的政策“礼包”,打造政策闭环、搭建服务平台、完善体制机制。特殊时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效,将为文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帮扶指引、释放政策红利。

  2.内外兼修

  ——战疫破局的举措落实落细

  在央地一系列抗疫扶持政策和企业自救升级措施的共同发力下,北京市部分重点文化企业依托“双创”策源和文化科技主体集聚优势,积极寻求文化企业战疫破局之路,树立了政企联合抗疫、企业互助抗疫的典范。调研组认为,辨证施治、分类施策、抓实抓细,是其主要特点。

  政策助力。一是经营减负。北京市、区政府第一时间出台房租减免、贷款贴息、扩大信贷投放、延缴社会保险等减负政策,覆盖了各种规模的文化企业。先后实施“一企一策”,推出降低融资及经营成本的“投贷奖”政策和“房租通”政策。二是创新扶持。出台包括资金扶持、技术扶持、平台建设等在内的全方位政策体系,以鼓励文化企业利用疫情契机加速内容研发、业态培育、场景开发和技术升级。三是服务优化。在项目审批、内容审核、协调纾困等方面特事特办,努力优化营商新环境。

  战疫获益。一是践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影响。在危急时刻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众多大型数字科技文化企业均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开通线上募捐通道、设立战“疫”专项基金,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社会认可。例如百度成立3亿元人民币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用于开发AI智能外呼系统和体温检测系统。二是放大公益属性,拓宽业务渠道。网络视听类文化企业搭建“战疫情”专区,联合权威媒体发布疫情进展、解读政策条例、回应群众关切,通过短视频方式迅速真实反映疫情防控情况,同步上线辟谣专题有效净化舆论环境,或在舆情引导、稳定民心、提振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知识传播文化企业联合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开通义诊通道,减少了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部分社交媒体文化平台也成为民众医疗救助和物资求助信息发布、医疗部门及公益机构救助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三是主打免费体验,培育潜在受众。基于疫情期间公众居家隔离的特点,不少文化企业创新并免费开放更多优质内容,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一些视听平台携手音乐人上线《武汉,你好吗》《我们一定会胜利》等公益歌曲,用声音提振战疫信心,并通过捐赠版权、免费开放视频资源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数百部优质视听内容。数字阅读企业开设线上免费阅读专区,满足公众居家阅读需求。

  固本自救。一是大力发展远程办公。不少文化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VPN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内部沟通工具扩容,为公司全员提供了稳定的远程办公IT环境,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协同办公模式最大程度保障了业务正常运营。二是聚焦精细化服务。疫情使公众消费场景发生迁移,“门到门”和线上服务成为传统文化企业提升客户粘性的重要途径。部分传统线下书店在对原有社群读者进行精准分类的基础上,加入电商服务平台外卖计划,为辐射范围内的客户提供点对点配送服务。

   提质创新。疫情倒逼传统文化企业开拓线上业务新模块,迈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北京外研书店在天猫、微店等平台进行线上营销,还在抖音等平台直播原有公益活动,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线上人文体验。不少文化企业紧抓机遇持续推动技术升级、扩容服务能力。腾讯会议紧急扩容逾10万台云主机、逾100万核计算资源,创造了中国云计算史上的纪录,扩容后每天支持着逾千万用户的近300万场会议在线召开。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