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的不可知性、快速传染性以及对医疗系统的冲击性给疫情防治带来巨大挑战。这不仅需要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迫切需要树立“智能防治”的新理念,依靠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无人机、医疗机器人、区块链等各种硬核科技作支撑,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推进预测预警“精准化”
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重大疫情预测精准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病毒分析、压缩新药测试周期及降低防控成本提供新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模拟疫情的传播,并借助超级电脑与人工智能演算法类比制药过程来预测新药品的效果。生命科学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能加快试剂研发,有助于实现患者的快速精准检测和疫情控制。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预警信息由单点源向多点源转化。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主动搜集疑似患者的患病症状、持续时间、医疗诊断等信息,可构建多点信息源的疫情预警系统。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生成热图,以可视化方式显示传染性热点,使决策者直观地把握疫情的扩散状态,辅助快速决策。
用智能化设备提高重大疫情监测能力。各级地方政府可出台政策,把智能化应用作为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的重点,支持各级疾控机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实验室等采购智能化设备,强化传染病发生流行监测、典型病例分析、疫情识别传播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推进疫情管控“情景化”
用无人化技术提升战“疫”物资调配效率。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货架、自动化输送、智能快递柜等技术手段和智能设施已在仓储物流体系中广泛应用。但重大疫情期间,由于交通管制和人员不足,使医疗和生活物资供给配送末端的困境凸显。通过高频次、规模化、站到站的无人化运送,摆脱物流“最后一公里”对人力的依赖,不仅有利于确保各类物资精准配发,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物流配送人员的接触性感染。
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疫情信息的公开共享可信问题。采用区块链加密与溯源技术,可将政府不同部门,部门内部不同单位之间,以及各医院、防疫机构和科研院所等不同节点的信息进行有机链接,保障疫情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有迹可查,为临床医生、卫生专家、各级地方疾控及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可控信息共享的渠道,从而为多方参与疫情讨论和决策提供有效平台。
推进医疗救治“智慧化”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智能化救治体系。重点构建“省―市―县―乡―村”多级远程多学科医疗服务体系,基于5G边缘云的智慧急救应用与服务体系。面向公共卫生事件的5G应急指挥业务体系以及多场景适用的5G移动医疗车,通过5G、云计算、AI等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低延迟网络和智能化的应用,构建广域范围内协同救治体系,包括院前急救绿色通道、院级多学科协同诊断、危重症疾病质控管理以及应急指挥等业务场景,结合已有的优质医疗资源,打造重大疫情中危重救治的分级诊疗联动体系。
以智慧信息化手段实现危重救治的闭环管理。面向重大疫情,形成“救治会诊/转诊―急救转运―救治中心抢救―综合质控管理”以及“通过120入院/自行入院―救治中心抢救―综合质控管理的整个区域/院内多科室部门协同救治”全流程,通过5G智慧医疗云平台,强化各个流程的衔接以及总体质控管理,从而实现提升危重救治效率的目标。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无人病房”。利用服务型机器人分担医护人员基本看护及其他重复性劳动。同时,服务型机器人将帮助医护人员更加高效、省力、安全地完成病情诊断。患者被安置在特设的隔离病房中,由传染科医生在病房外操纵机器人,配合摄像、音频等设备进行诊治。这样,可有效减少医护人员与确诊病患、疑似人员接触的频率,使医护人员能够优先处理更加紧急的事务,也能更好地保障一线人员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