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提出法治社会建设具有人民性、普遍性、系统性、全面性、平等性、公正性六大特征。
人民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人民群众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样渠道广泛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普遍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使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准则,整个社会按照法律规范运行。任何组织、机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维护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系统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要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立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通过严格执法,确保法律有效实施;通过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意识。这四者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架构。
全面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型地厉行法治,也包括心灵、价值、行为、秩序、制度全面体现法治精神、法治规范和法治要求。法治社会建设意味着法治观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不断深入人心、浸润人心、内化于心,进而实现人的心灵的治理;法治社会建设也意味着法律规范成为人们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法治社会建设还意味着构建完善的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体系,使之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
平等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任何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都必须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公民都不得受到歧视。
公正性,就是法治社会建设以促进公平正义为根本依归。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维护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总体来看,健全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将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公正、充满活力、平安有序、和谐友善的社会。(方彬)
正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 2011-01-25 |
加快首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 2011-01-25 |
徐显明:法治强则国家强 | 2011-01-25 |
法治中国向法治体系迈进 | 2011-01-25 |
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 | 2011-01-25 |
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 2011-01-25 |
四中全会法治中国蓝图的六大亮点 | 2011-01-25 |
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构建路径 | 2011-01-25 |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 2011-01-25 |
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举行 | 201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