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
张红宇
//www.workercn.cn2015-03-1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同时,农业自身的趋势性变化也是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农业看,需求结构变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从品种结构看,城乡居民对大米、小麦等粮食类产品消费比较稳定,对肉类、水产品、水果以及奶制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其二,从质量水平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分层态势,但总体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居民农产品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数量质量安全并重的新时期。

  供给模式发生变化。过去,农产品供给更多聚焦国内市场、国内资源,粮棉油糖、畜牧水产等都要求尽可能高的自给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供给模式日益明显,进口农产品数量显著增加。据测算,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我国相当于利用了国际上6亿亩耕地生产粮食和大豆、棉花、糖料等作物。在坚持口粮绝对安全、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通过自给加适当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模式和格局。

  资源功能发生变化。过去相当长时期,耕地、水等自然资源更多用于满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供给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我们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世界25%的粮食,同时也使用了世界40%的化肥,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最近几年,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不仅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生产过程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农业经营方式表现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两个方面,既涉及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从农业生产看,过去农业生产的主体是2.3亿承包农户,主要表现为小规模分散经营;现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兴未艾,与分散承包农户共同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从农产品流通看,过去从种到收、从田间到餐桌,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链条长、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最近几年,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各类产销对接形式日趋活跃,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有3000多家,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农业生产方式正由过去的“人力+畜力+精耕细作+分散经营”,转变为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机械化+现代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流通也由实体流通向实体流通与电商营销相结合转变。

  调控行为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打破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机制开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对农业和农民提供各种补贴,构建和完善了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政府的行为导向作用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加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更应通过政策引导,用市场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时,应在放宽农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让市场机制在调控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