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形成中国风格的社会思想史理论
王处辉
//www.workercn.cn2015-04-27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及理想社会模式进行思考的学问。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社会学已从最初移植西方理论与方法粗浅地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到借鉴西方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社会学前辈们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的社会学”,也就是让社会学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已经成为社会学界的共同目标。

  中国社会学应当如何建设?这个问题涉及许多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中国社会学的成熟是以形成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为标志的。而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必须通过中国优秀传统社会思想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有机结合来形成,并吸收国外优秀社会思想与理论。社会思想史是社会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会学要在中国生根,十分有必要对中国社会思想史做深入研究。认真发掘中国优秀传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元素,并将其融会贯通,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在当前及今后中国社会学建设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

  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与管理及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基础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解读当代中国社会运行逻辑的重要基础。深入推进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亟须思考和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摆脱中国社会学的依附地位。费孝通早在1947年就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学界提出批评,说中国社会学“辩论里所应用的论据,多引用西洋社会学的理论和事实。……西洋的社会学不论哪一个派别,都反映一部分社会现实。但是当它被带进中国来时,却剩了一套脱离了社会现实的空洞理论”。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国社会学仍然存在着依赖西方社会学研究成果的问题。不过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具体的“实际社会”和“社会事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从某一实际社会归纳出的社会规律未必适用于另一个实际社会。如果只满足于用中国的社会事实论证西方某些社会学理论及命题,或解释西方某些社会学概念,那么,中国社会学将永远处于依附地位。社会学摆脱依附地位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对中国社会自身特点的研究。从中国历代社会思想中可以找到现今中国诸多社会事实的思想文化源头。

  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特点。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社会运行的不同特点主要源于各自的文化个性。中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对社会的思考由来已久,且在世界思想文化中独树一帜。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各派社会思想在其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对中国人的社会理念及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已渗透、沉淀到中国人的“社会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质”之中。只有对中国人的社会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的社会现实,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学的中国化或本土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中国人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研究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质”。

  正确看待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在“文化自觉”中的地位。费孝通对社会学界提出了“文化自觉”的任务:“反思实际上是文化自觉的尝试。……希望大家能致力于我们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科学反思,用实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对达到文化自觉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达到文化自觉,就离不开对原有社会思想的总结。总结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在此过程中,包含着总结者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理解,同时也反映出总结者文化自觉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是对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果不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无法很好推进,文化自觉也就失去了基础。

  立足中国社会思考社会学学风。学术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学中,所谓“陈”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国原有的社会思想,二是西方的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理论。只有把二者结合融贯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指出,某一时代的学术风尚会趋于偏颇,如果学者囿于时风,眼界规模就会偏颇狭窄,不能完备。这提示我们,要注意摆脱一时的学术风尚之偏见。学者贵在开风气,不贵趋风气。试问,目前中国社会学界的风气是否也有偏颇呢?如果有,又当如何矫正?是否可以吸取传统精华以补现代社会学之偏、以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救一味学步西方社会学之弊?为此,我们应重视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优秀社会思想的研究,并进行现代社会学的诠释,发掘出具有中国社会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质的概念和理论。这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时代课题,也是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时代课题。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当前在高校社会学教学中,相对不太重视社会思想史的传授,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以修习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西方社会学分支学科为主。研究社会学的专业队伍中,缺乏具有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文化知识基础的人。费孝通在晚年时反复强调中国社会学要“补课”,告诫中国社会学教学与研究者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中国社会学专业恢复开办至今已30多年,对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也到了需要改革之时。中国社会学研究者如果不能及时补好中国社会思想与文化这门课,就难以在实现社会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

  拓展研究视野。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都以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为其研究对象。但社会思想区别于其他思想专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应更侧重研究民众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理念和价值。虽然受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影响,我国历代对民众生活理念进行系统记录的文献比较少,但仍能找到不少可供研究的资料。如《神童诗》《名贤集》等“蒙学”教材,家训、谱牒、民谚民谣、曲艺故事等,都保存着十分丰富的社会思想。我们需要拓展研究视野,扎实整理民间社会思想材料,并对大众生活理念进行系统研究,进而提升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水平。(作者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