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尊重传播规律 推进新闻创新
黄鸣刚
//www.workercn.cn2016-02-26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不仅对新闻舆论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也有推动作用。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受众的不断分化构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复杂世界,新闻文本所构建的是怎样的拟态环境?新闻创新应该从何处着手?这些都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和媒体研究人员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党性原则统一创新观念

  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新闻传播的创新,不是一个技能问题,首先是思维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地球村”日益成为现实。信息高速公路的渗透,打破了世界上原本存在的封闭与遥远。中西方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西方各种思潮、价值观念涌入中国,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人的思想可以在古今中外自由穿梭。对外国新闻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但是,学习和借鉴决不是照搬,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实际上,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均表现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比如西方媒体对救灾、重建进行大量的报道,对于政府的信息传播起到了良好辅助作用,也减轻了公众对政府施加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同时,西方媒体还非常注重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反映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就是高扬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旗帜。这一点无论是在“9·11”事件的报道,还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都有所体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那么,新闻创新理所当然也要坚持党性原则。我们的新闻创新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新闻舆论的发展规律,从而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既不能因循守旧,更需要解放思想;这种创新,既不是割断历史,更不是胡思乱想。我们的新闻创新应该是在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情况下的开拓发展;是随媒介的发展,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及其解析、把握嬗变中的社会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跨越。新闻舆论工作者应该在传承和创新的统一中去践行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要求。

  以舆论引导构建社会认知

  媒介社会,各种媒体依靠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符号提供一种遥远飘渺的非直感化现实,把受众置于一种非直接现实的意象环境中。新闻传播中的各种媒体如果仅仅提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就不再构成一种资源,相反,它会成为影响受众认知和社会认同的桎梏和阻碍。新闻传播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舆论引导必须以受众为中心。

  当代社会公众的心理思辨性日益增强,受众不再单纯充当新闻事实层面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力求成为意义和价值层面的判断者、思索者。受众自主意识的增强,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源泉,而新闻信息的充分解读正是对受众“知情权”诉求的尊重和认同。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创造了一种模拟生活原生态的语境,使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受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和使用媒体的热情,对于加强传播者和受众两方的沟通,对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理性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舆论引导工作的创新中,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体可以依据各自的传播优势选择合适的人群作为目标受众,打造专业团队以构建品牌影响;不同定位的媒体可以依据与新闻事件的相关程度而有不同的报道重点,保证快速及时并进行分层解读;不同阶段的新闻传播应该采取不同的舆论引导策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舆论引导必须创新。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新闻舆论工作者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要牢牢掌握住话语权和主动权,加强对受众的心理疏导和舆论引导。一方面提高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配合政府主动应对事件;另一方面在公众心目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不仅对新闻舆论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也有推动作用。

  以融合发展实现传播优化

  新时期,信息的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那样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广,出现了跨国、跨语言和民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迅捷,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网络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多样,它的传播路径更复杂,出现了多种传播形式交错互动的现象。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面临着与新媒体互相融合的局面。各类媒体能够提供多种新闻产品,并通过各种终端载体发布新闻信息,这离不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助推。在海量信息和变化世界的浪潮之中,消解公众的迷茫和焦虑——这是时代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崭新命题。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探索新闻领域的新知识,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当“独家新闻”越来越远,“融合传播”越来越近的时候,媒体之间拼的是什么?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认知、表现和传播方式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我们要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在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新闻理论界要对媒体融合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提炼,以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创新推动“单一化”常规媒体人才向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转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为主走向校媒合作,以“高校+业界”的校媒合作机制强化全媒体实战型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业界应和高校形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共识,以共同组建的双师型队伍夯实培养全媒体卓越型人才的基础。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终身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一个自觉的批判者,对浩瀚的知识和思想进行鉴别和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以免在紧张和焦虑中茫然失措。

  当今和未来的时代,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挑战和压力会不断涌来。要想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内容、手段和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传播效果常常具有好坏“两重性”。但这种“两重性”并非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出现,关键在于媒体手段与什么样的传播理念相结合,以及对它的认识是盲目的还是自觉的。新时期,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加快理念更新,必须推动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质,着力提升新闻舆论队伍的能力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创新、超越,新闻舆论工作者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坚持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力激发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