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讯 (记者 王秋旭) “完成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项目20多项,拥有国家专利4项,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一项……”近日,在省有色冶金工会召开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上,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杨延创新工作室”用成绩说话,交出了自2009年10月创建以来的满意答卷。
“‘杨延创新工作室’只是我们系统众多劳模创新工作室中的一个代表。”省有色冶金工会主席吴晓英说,该系统有在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80余个,已建各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70余个,“这些工作室为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节能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首钢水钢炼钢厂“谢祥创新工作室”创建4年来,完成科技成果11项、专利9项;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动力厂“唐国军创新工作室”,通过创新设备管理,5年累计创效460多万元……“通过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职工的智慧凝聚起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全国劳模杨延带领的团队2014年获全总命名,经过数年来的努力取得累累硕果,而他本人对工作室的作用有着深刻感受。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劳模效应,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难题,体现工会组织新常态下的新作为。”吴晓英介绍,近年来,有色冶金行业整体处于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与成本倒挂、电能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过大的态势,大部分企业长期亏损。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其他省份工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初,省有色冶金工会提出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媒介,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为重点,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管理创新和科学研究为组织形式,达到为企业行政分忧解难,发挥职工聪明才智,降低生产成本得,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创建2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创效1.87亿元 。
“实践证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确确实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吴晓英说,下一步,该会将按照“五有”标准,深入推进工作室建设,每年择优命名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工作室,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创新完善,规范建设,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凝聚职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创新氛围。
据悉,有色冶金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多次荣获表彰:2014年杨延创新工作室获全总命名表彰;全省首批表彰的23个工作室中有5个来自该系统。
会议对唐国军等8个劳模工作室进行表彰授牌,同时对去年7个优秀创新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