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四公司“劳模工作室”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
//www.workercn.cn2016-02-24 10:09:3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中铁十一局四公司3年间,先后获得14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级以上工法和6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捧回了1项詹天佑奖和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企业创利能力大幅提升

  中工网讯 猴年春节过后一上班,中铁十一局四公司财务人员清理银行往来帐户时,突然发现湖北省总工会汇入了5万元奖金。经过核实,原来是省总工会发给“创新示范工作室”――“唐清明劳模工作室”的奖金。

  “唐清明劳模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以该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劳动模范唐清明同志的名字命名,下设隧道、桥梁、市政工程和企业管理等4个课题组,分为紧密和松散两个层次。紧密层以公司各类管理骨干为主,汇聚了13名各类管理骨干和带头创新人才,松散层由4个课题组负责与施工一线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联系沟通。他们以施工一线为创新攻关阵地,设在公司的“工作室”为技术支撑,根据公司确定的年度重点工程,列出创新攻关课题清单,施工现场根据动态变化提出“补充课题”,现场专人值守,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现场施工难题、技术难关和管理焦点,协调组织“工作室”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研分析,携手一线的技术、管理骨干和“发烧友”一起研究问题,解剖问题,探寻答案。

  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攻关成果受益在现场,成果交流在现场的攻关方式,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松散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攻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发热情,唤起了分散在国内外50多个建设工地的400多名现场管理和技术员工关心技术和管理攻关,参与技术和管理攻关的兴致,“工作室”所产生的群聚效应、发散效应不断地显现出来。

  根据安排,“工作室”骨干刘素云负责技术创新的登记、立项、申报和后期资料整理工作,可是她觉得坐班值守犹如隔山炮,离现场太远,好多现场提交或反馈的诸多信息资料都不是亲自调研获取的,于是,便把自己的办公场所变更成了“移动”的,哪个项目部有工程被确定为重难点工程,哪里遇到施工技术上的难题,就到哪儿现场办公,这样一来,几十个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都成了她的“粉儿”,而她牵头创新和研发的成果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在不到5年时间里,先后与人联合完成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成为该公司创新研发的“女神”。

  该公司副总经理兼黄河特大桥铁路项目经理田红星,率队创新攻关的呼(和浩特)准(格尓)铁路黄河特大桥168米大跨度刚构连续梁和48米箱梁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吸引和集聚了20多名“发烧友”主动参与,在这些“发烧友”的协助下,用了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攻关任务,施工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昌赣铁路项目经理黎建华通过率领项目团队创新项目管理,弥补了建设工程前期普遍存在的供给侧不足,影响前期施工进程的管理短板,扭转了施工队伍进场至少3个月才能形成施工大干局面的现象,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项目驻地建设,24天完成了混凝土拌合站建设,在全线率先开工建设首座桥梁承台、首座墩身,先后获得了建设单位5张绿牌奖励,“昌赣3标”成了中铁十一局在南昌铁路局辖区的“品牌”。

  在日前该公司召开的四届二次职代会上,公司余霖总经理介绍,过去3年,在复杂地质结构下的长大隧道施工和极寒天气环境下的混凝土施工,大江大河上特大桥施工和城市桥梁转体施工,高铁(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和城市地铁明挖施工技术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技术突破,全公司先后取得了14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级以上工法和6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捧回了1项詹天佑奖和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技术和管理创新不但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美誉度,还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施工效率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7.92%,利润增长了111.38%,2015年创利同比增长33.59%,员工年均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13.1%。(郑传海)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