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创新是企业解放生产力,摆脱陈旧生产模式和生产工艺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只有不断地培育职工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接“地气”的创新成果。因此,在新常态下,河钢宣钢检修公司工会认为提倡班组职工搞接“地气”的创新,应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
职工接“地气“的创新意识应宣传采用
班组职工是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更有发言权。正是这些问题和弊端,给了他们改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想法,让他们有了创新意识。
河钢宣钢检修公司钢轧机械作业区维护的型材线,辊道盖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偏移,造成传输辊无法正常工作。由于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检抢修。型材线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年来在职工中征求合理化建议,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意识。他们提出的改变辊道盖板的制作安装结构,不仅让辊道盖板再也不发生偏移了,而且传输辊位于盖板一侧,维修和更换方便了许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解放了劳动力,重要的是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像这样的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成果,企业应大力宣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职工立足岗位搞创新,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弊端。
在企业,党政工各级组织要大力提倡接“地气“的创新意识,让职工摆脱那些花架子的、不贴近实际的创新想法,这理应才是企业追求的创理念,也是大多数职工想要的东西。
职工接“地气”的创新成果应推广奖励
班组职工搞创新,大多数是在工余之外。他们付出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回报。
企业提倡职工搞创新的同时,就应该相应的出台奖励政策。这样,即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又可以让职工在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荣誉感。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激发了他们为企业奉献的内生动力。难道他们取得的创新成果就不应奖励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该奖,该重奖。
河钢宣钢检修公司党政工在对待职工创新成果的作法是,看成果给生产带来了多大效益,看是否解决了生产难题和弊端,看是否解放了生产力等,给予创新人员一定的奖励。让他们起到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职工,参与接“地气“的创新工作中去。河钢宣钢检修公司钢轧机械作业区张江,在工作中通过创新,解决了宣钢二棒轧线的诸多生产难题,他的创新成果得到了生产厂和专家的认可。其多项创新成果被公司评奖,获得了多项殊荣和现金奖励。被职工誉为设备隐患的“克星”,成为了职工学习的榜样。
该公司工会始终坚持在企业,要对接“地气“的创新成果给予推广、奖励或重奖。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更多的创新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出谋划策。让企业也可以通过深挖內潜,走出困境。 创新无处不在,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让职工的创新成果更接“地气”,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让职工受益,让企业增效。(杨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