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制度支撑:凡职工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立足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司都会让他们在月度项目经营管理视频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和心得体会;每年工作会,对优秀的盈利项目经理进行表彰,同时制定薪酬激励政策,使其收入超过领导班子成员;对在资质申报、经营开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并设特殊贡献奖;坚持每3年举办一次十大功臣评选、一次十大优秀青年标兵评选、一次十大工匠评选,褒扬、培养更多先进骨干。在公司树立了“以争当劳模为荣”的风尚,鼓励全员见贤思齐。
“市场影响力靠规模,作为新型子公司必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上任以来,王吉连意识到多元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公司在站稳桥梁主业市场基础上,适时向相关联领域拓展。
面对部分领域“入行无路、入门无证”的现实问题,他带领干部职工一边利用自有资质承揽项目、积累业绩和利润,一边不断申报补充完善自有资质,先后取得并升级了25项资质。
目前,公司业务板块从市政桥梁拓展到城轨、公跨铁、房建、地下管廊、水环境及环保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年营销额超百亿元,非桥梁工程额占比在30%以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在武汉举行。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工程是武汉军运会重要保障项目,必须在当年9月完工,而原施工单位无法保证项目工期。受武汉市政府和市城投集团委托,按照中铁大桥集团公司战略部署,七公司承担起此项工程后续施工任务。
接受任务后,七公司一周内快速调集精兵强将,组建项目部。召开现场施工推进会,迅速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配足资源。项目部每周召开计划会,每日召开碰头会,分析问题、制定措施,以“白加黑”“五加二”的态势在现场掀起大干高潮。
9月11日,用时仅半年的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按期成功转体,创造了“青菱速度”。该工程是武汉市应急施工的典范,竖起了中铁大桥局七公司“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旗帜。
一面“高效高质”旗帜的背后,是公司管理能力、人才实力、施工水平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更是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果。
2018年3月,成立5年的“王吉连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安九(安庆至九江)铁路项目扎根。围绕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目标,七公司以安九铁路项目部为试点,积极开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
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3项。多项工法、管理创新办法在公司推广运用,助力公司承建的30多项工程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保零投诉”。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藕长洪、湖北荆楚工匠杜操等劳模典型。
公司研究制定了《新型产业工人互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10个管理办法,与多家劳务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要求2A以上劳务企业成立正式工会组织,并在所进驻的项目建立工会组织,项目工会负责协调劳动关系,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举办技能培训,团结动员广大会员安全优质按时完成各项施工生产任务。
特别是建立积分制考核办法,根据劳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成本管控、创新创效、参加培训及各类活动、参赛获奖、表彰奖励、突出贡献、弘扬正能量等情况,给予不同的积分,以此作为奖励、转聘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评选表彰劳务队伍星级产业工人。
“要像抓生产一样抓党建,使其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助推生产经营。”2018年底,王吉连由公司总经理转任公司党委书记,在他的持续推动下,随着党建工作日益规范,也保障了各项目生产经营有序运营。
他常说,“看到职工对企业有期盼,我就有工作的动力,当他们为公司发展而自豪时,我就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