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故宫,没有“冷宫”
张 凡
//www.workercn.cn2017-11-27来源: 人民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故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北京之行,第一站就选择了故宫。三大殿,宝蕴楼,畅音阁……故宫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包容和合。而这几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因为一段演讲视频“火了”,“千万别买我们的东西,太漂亮了容易弄丢”,幽默风趣的话语,与文物工作者的传统印象形成“反差萌”,一时间圈粉无数。威严与活泼,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就这样和谐地集于故宫一身,让这座将近600岁的紫禁城、90多岁的故宫博物院,如此鲜活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如此亲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
故宫对外开放、成为公共的文化设施,始于1925年10月10日。500多年没有对平民开放过的紫禁城,突然向社会开放,自然观者云集。据当时的老员工回忆,当天闭馆后打扫卫生,光被挤掉的鞋子就捡了一筐。如果说当年的一拥而上,很多人还是抱着一睹皇家大内神秘的好奇心理,那么今天,每年1500多万人次走进故宫的背后,则是人们愈益强烈的文化需求。近些年来,海昏侯墓考古引发的观展热潮,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公众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渴望。如何安放这样蓬勃的文化热情?如何对接文化消费的社会新风尚?这是今天博物馆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风生水起,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改弦易辙。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在这方面,很多博物馆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比如,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冰箱贴,同时还推出“御膳房”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淼曾说过,“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为了迎接巨幅的古代山西壁画,史无前例地把博物馆的南门拆除了,这种对待文物的温情和敬意,令人感佩。而这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文化蓬勃发展,传统生生不息,还需要拆掉更多的“门槛”,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更多的文化走出去。
故宫对外开放、成为公共的文化设施,始于1925年10月10日。500多年没有对平民开放过的紫禁城,突然向社会开放,自然观者云集。据当时的老员工回忆,当天闭馆后打扫卫生,光被挤掉的鞋子就捡了一筐。如果说当年的一拥而上,很多人还是抱着一睹皇家大内神秘的好奇心理,那么今天,每年1500多万人次走进故宫的背后,则是人们愈益强烈的文化需求。近些年来,海昏侯墓考古引发的观展热潮,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公众对传统的兴趣、对文化的渴望。如何安放这样蓬勃的文化热情?如何对接文化消费的社会新风尚?这是今天博物馆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风生水起,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改弦易辙。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在这方面,很多博物馆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比如,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冰箱贴,同时还推出“御膳房”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淼曾说过,“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不久前,上海博物馆为了迎接巨幅的古代山西壁画,史无前例地把博物馆的南门拆除了,这种对待文物的温情和敬意,令人感佩。而这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文化蓬勃发展,传统生生不息,还需要拆掉更多的“门槛”,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姿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更多的文化走出去。
编辑:张苇柠
偶像文化应少一些“网红”身影 2016-02-02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2016-02-02 |
名声不好的“网红”为何还那么红? 2016-02-02 |
“网红经济”持久终靠市场检验 2016-04-26 |
冷静看待“网红”经济兴起 2016-05-18 |
网红时代,最需要一份清醒与自信 2016-05-26 |
没有家国担当的网红都是浮云 2016-08-12 |
做“网红”? 没那么轻松 2016-08-26 |
抛开娱乐狂欢,请认真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12 |
600岁的故宫也可以“萌萌哒” 2017-10-13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