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文宁-正文
“想不到”的灾害倒逼救灾功课做得更足
//www.workercn.cn2013-10-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我们在台风登陆地严防死守的同时,对台风可能波及区域的次生灾害不可大意;当陆上交通瘫痪时,我们得准备好随时启动空中救援,以保障受灾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运送;还有,一地积累起来的防灾救灾经验,要尽可能复制到多地,别让没经历过类似灾害的地区一次一次“交学费”;各类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当足够完备,并有制度保障其能从纸面走到受灾群众身边。

    “余姚告急”、“水困余姚”等微博密集出现在近日几大官方微博上。来自10月10日、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消息说,台风“菲特”重创浙江,截至9日12时,该省874万人受灾,宁波余姚等18县(市、区)城区受淹,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余姚市,七成老城区被淹,断路断电,缺水缺粮。

    浙江此次受灾颇有出人意料的成分——“谁也没想到,一个在福建登陆的台风,却让浙江的一座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尽管台风“菲特”7日已在福建减弱为热带低压,“但其风声小雨点大的特点犹如隔山打牛,给浙江来了沉重一击,让浙江多地饱受洪涝之苦”。

    浙江并不缺少应对台风的经验,可即使这一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一旦面临断水停电、交通瘫痪,似乎也显得措手不及。当我们通过电视看到,当地受灾百姓只能推着澡盆或皮划艇运送人员和物资时,我们知道,全力以赴解决受灾百姓缺水少吃,可谓当地眼下头等大事。有报道显示,当地组织出动了大批抢险队伍,包括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官兵及各级干部,防汛救灾物资充足,救援正在紧张进行。

    “想不到”的灾害突袭,我们无从逃避。据以往经验,这时当地政府往往面临诸多指责、质疑的压力,即使当地干部正在为救灾忙得焦头烂额。一方是受灾群众的不满,“为什么不提前预警?”“救援物资为何迟迟发不到我们这里?”一方是政府部门“通知了,可能通讯不畅”,“有物资却运不出去”。面对抱怨,政府部门最明智的应对是,少辩解,多做事,设身处地为受灾群众着想,用最快的救援化解百姓的伤痛,用最有效的行动降低灾难的危害。

    “想不到”的灾害让人想起2012年北京“7·21”那场水灾,在长年雨水偏少的北京居然能发生泥石流,立交桥下几米的积水居然能夺人性命,这让很多人“想不到”。这次的“水困余姚”有所不同,当地多次经历台风,但对如此严重的灾害也预料不足,再加上此次台风登陆地离余姚有一定距离,对台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似乎显得疏于防范。

    “想不到”的灾害突袭,我们不能怪“天有不测风云”。当一场小到中雨居然能制造出“城里看海”的景象时,尽快修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中的短板,无疑是政府部门刻不容缓的事;当我们对山区洪水或地震可能引发泥石流保持高度戒备时,我们对城市周边山区的地质灾害不能掉以轻心;当我们在台风登陆地严防死守的同时,对台风可能波及区域的次生灾害不可大意;当陆上交通瘫痪时,我们得准备好随时启动空中救援,以保障受灾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运送;还有,一地积累起来的防灾救灾经验,要尽可能复制到多地,别让没经历过类似灾害的地区一次一次“交学费”;各类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当足够完备,并有制度保障其能从纸面走到受灾群众身边。

    “想不到”灾害突袭,考验着我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即将防灾救灾的“看不见的功课”做得更足。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岗位,如果都能扎实细致,一旦灾害来临,我们就会多一分从容,当地百姓就会少一分损失和痛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