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每到两会,有一个巨大的身影总是能引起媒体的激动和亢奋。他很轻易地就进入了摄影摄像记者的镜头,因为他实在太高了。
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谁,没错,他就是姚明。
如果说姚明是中国体育最近10多年来的一个缩影,相信大家都没有意见。他当运动员时,没有拿过一次世界冠军,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成为中国体坛标志性的人物,他甚至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誉为“中国对美国的最大一宗出口”。试问,过去和现在有哪个中国运动员能担得起如此大的荣誉。
姚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篮协主席,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他不只是有大块头,也有大智慧。和许多羞涩内敛的体育界别委员不同,他敢为天下先,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前些年,他提交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提案,可谓石破天惊。孰料,五个月后,国务院便兑现了他的提案。
体育人就该这样敢作敢当。
相比于姚明今年“小篮球”的提案,我更惊艳于杨扬此次在两会上的大声疾呼。
杨扬和姚明一样,是少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运动员。当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她一举夺得两金,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曾让多少冰雪人扬眉吐气。延续了赛场上的敢打敢拼,她在场下面对各国记者也是毫无惧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刮目。退役后,她还曾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热衷于体育公益,还开有自己的体育俱乐部,现在则是中国滑冰协会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多个角色,转换自如。难怪在两会这样的大舞台上,杨扬也并不怯场。
杨扬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希望体育和教育部门能联手举办更多的校园赛事,让小学与中学,甚至是大学相衔接,打造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杨扬通过这几年的调研发现,“如今80后、90后家长也很重视体育活动,这部分人群很大,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参加了很多体育活动。但到十二三岁,因为高考指挥棒等种种原因,这些孩子很少再参加体育活动。”“以冰球为例,北京的校园冰球非常好,校际联赛2018年就有105所学校,120支队伍参加,但其中只有11所是中学,小升初后缩减很大。北京第一批打冰球的孩子当年纷纷出国打球,就是因为国内没有比赛和环境。”杨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断崖式下滑,并认为,“从专业角度讲,这一时期是我们真正挑选人才的阶段,但我们失去了大量的人才储备,特别痛心。”
这一提案得到了体育界的高度认同,姚明直呼要和杨扬“联名”,央视还以“如何看待校园联赛断崖式下滑”为题做了一期访谈节目。
杨扬的提案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最重要的原因,我看是它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于体育价值的认识——体育并不只是愉悦身心的游戏活动,体育竞赛对于人有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对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杨扬才会向全社会大声疾呼。让孩子们放下手机,投身体育活动,“体育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举办校园联赛,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培养体育人才,更是旨在提升全民族素质,功在长远,岂能等闲视之。
现代体育发展至今,早已不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情。中国体育也正面临着由体育部门主导到全社会共同发展的转型。这一转型已成大势所趋,它不只是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跟进,包括人们认识的改变,文化的培育——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无形的手,它们才是决定体育发展后劲的最坚韧的力量。
在两会这样最高级别的政治大舞台上,体育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令人欣慰的。希望全社会都听到这些声音,也希望体育人继续发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下一个改变或许就源于这些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