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张近日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的照片显示,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南侧登顶路线上,登山者排成的“长龙”蜿蜒在通向顶峰的狭窄山脊上。照片拍摄者尼马尔·普尔亚是在离珠峰不远的地方拍下这张照片的。他估计,当时等待登顶的大约有320人。
珠峰“拥堵”,珠峰“大塞车”,一时间,人们惊叹声四起。
蜗居都市的人们,早已习惯拥堵和塞车。可是,谁又能想到遥远而神秘的珠峰,高不可攀的“世界屋脊”,竟然也能有朝一日和一个“堵”字结缘,对此,人们又怎能不惊叹连连?
我试图对珠峰之“堵”,做各种积极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极限运动,反映了今天人们体育观念的超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热衷于登山,反映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知登山危险,却仍一往无前,体现出现代人不屈的意志和勇气……但我仍不忍心面对下面这些数字——
据尼泊尔当地媒体报道,仅在5月23日至24日间的24小时内,就至少有4名登山者在珠峰遇难,其中包括一名夏尔巴人向导。截至5月25日,这个春季登山季,海拔8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死亡人数共计已达19人。其中,至少有9人是在登顶珠峰前后丧生。而去年,这个数字是6。
虽然也有许多人指出,今年只有381人获得攀登珠峰许可,珠峰攀登者遇难人数,并不是网上流传的“大大提升”,遇难原因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过度夸大的“拥堵”现象,但无须质疑的一种事实是,登山运动的确越来越热,尤其是近年来商业运作的成熟,使得攀登珠峰似乎成为一种普通人稍加准备就能实现的梦想,越来越多的“民间爱好者”成功登上珠峰,尤其是一些企业家大佬们,纷纷挑战珠峰,更使不少人笃信“只要有钱,夏尔巴人可以抬你上珠峰”。
但登山的确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玩,攀登珠峰更非儿戏。它是一种极限运动,需要各种门槛——身体、设备、探险技能、知识储备,当然还包括经济条件上的,而且登山还是一种高危运动,专业性极强,危险性也超乎想象,对身体素质和各种内在条件也要求极高,一味依靠热情和设备加持,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尴尬而危险的境地。此中事例不胜枚举,可惜架不住仍有不少勇敢者前赴后继,投身其中。珠峰之堵,或许正是人们方兴未艾的登山热情的最好写照。
也许很多人不明白,危险系数高,价格不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登珠峰?最专业的说法是,因为“山在那里”。而对于那些业余登山者,却各有各的心思,有人说“为了完成梦想”,有人说“山会记住我”,有人说“我的灵魂永远驻足在那雪山之巅”,回答都不能说不漂亮。近年小有名气的登山者汝志刚的回答则有些另类,“珠峰也是一个名利场,毕竟登上去了,成为7000多登顶的一员,也是件荣耀的事儿” 。
汝志刚的话不漂亮,却说得很实在。正如攀登珠峰有北坡和南坡两条路一样,攀登者的人性驱动也有两面,一面是勇气,一面是贪婪。
我们佩服人类的勇气,却一样需要警惕人类的贪婪。一个简单却必须直面的问题是,珠峰不再神秘,不再高不可攀,人类就因此变得更伟大了吗?或许,问题没那么简单。
攀登珠峰的人都知道,珠峰有一个特殊的路标:“由粪便、垃圾和尸体组成”。据统计,自1992年来,每年大约有7万~10万人来到珠峰脚下,遗弃的登山用具、生活用品以及人类排泄物等都被扔在山上。自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就多达8.4吨。另据报道,尼泊尔政府5月27日表示,今年登山季节已进入尾声,有关人员在珠穆朗玛峰找到了4具尸体,并捡起了大约10吨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时还会威胁到当地动物的生存。
显而易见,珠峰被拜访、被攀登的同时,也正在被侵扰、被冒犯。山一直在那里,但如果我们不敬畏自然,我们迟早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愿来年的春天,珠峰不再让人添堵,也是时候让登山运动回归理性和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