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地方、领域出现了“揩油者”“甩手掌柜”“差不多先生”,而否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形象,但对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小视。“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人民跑事的”,每一个公务人员都应拿这个标准量量自己:是在跑事还是在坏事、无所事事?是在为自己跑还是为人民跑?是努力在跑还是假装在跑、敷衍着跑?
6月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一起在扶贫项目中“雁过拔毛”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2016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中山乡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61万元,实施建档立卡户能繁母猪养殖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兽医站防疫员许加文“吃”了每头猪200元的差价,还向群众多收取每头猪200元的运费;乡主任科员陈信贤带着妻子一同前往考察购猪事宜,却未出面洽谈价格,对猪的价格、是否收取运费不闻不问;中山乡副乡长周恒在填表时加大猪的头数,利用虚假材料通过验收。3人均被给予处分和处理。
在扶贫项目中雁过拔毛,克扣、侵吞扶贫款,欺上瞒下……类似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上述案件中更吸引眼球的,是涉事3人分别被冠以了不同的头衔和称谓——“揩油”的村防疫员,当“甩手掌柜”的乡主任科员,当“差不多先生”的副乡长。
时下有一个流行语叫“人设”(人物设定),如“吃货”“老干部”“学霸”等。不同的“人设”对应着不同的典型特征和行为。不少人尤其一些公众人物都喜欢经营自己的“人设”,而一旦有什么与“人设”不相符的事情发生或者被发现,“人设”也就“崩塌了”。就像前段时间,演艺圈一个向来以“学霸”“人设”示人的男明星被证实论文抄袭——脸被打得啪啪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揩油者”“甩手掌柜”“差不多先生”也是3种“人设”,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人设”。
“人设”是个新词,但我们对古人追求和经营自己的“人设”并不陌生,如“青天”“廉吏”“名相”等等。当然,“贪官”和“奸臣”也是一种“人设”。
今天,基层公务人员应该有怎样的“人设”?广大公众又期待着基层公务人员应该有怎样的“人设”?
踏实肯干、一丝不苟、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的理想“人设”应该是“奉献者”“勤奋者”“实干家”“追梦人”,万变不离其宗,即应该是“为人民谋福祉的人”。就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杨善洲,“公安女杰”任长霞,“模范法官”宋鱼水,雪域高原“门巴将军”李素芝,等等。
无疑,“揩油者”“甩手掌柜”“差不多先生”是公众反感的基层公务人员的“人设”。“揩油者”可能对应着贪腐者、违法违纪者;“甩手掌柜”意味着不作为、庸碌无为、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差不多先生”则是不认真之人,甚至是造假、试图蒙混过关之人……如果这样的人不被发现和惩处,仍然“潇洒”地混迹于官场之中、存在于一些职能部门,很可能会给相关部门的工作拉后腿,甚至干扰相关领域工作的推进与改革,引来百姓的种种抱怨。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地方、领域出现了“揩油者”“甩手掌柜”“差不多先生”,而否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形象,但对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小视。除了扶贫领域,其它部门和领域的公务人员同样有必要引以为戒,想想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人设”是什么样,尤其要远离上述新闻中涉及的3种“人设”。
事实上,公务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条例制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凡事依法依规而为,不越线、不逾矩、不触雷,只是基本的要求或者说底线。在此基础之上,还应该有更积极、更阳光、更高尚的“人设”追求。“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人民跑事的”,每一个公务人员都应拿这个标准量量自己:是在跑事还是在坏事、无所事事?是在为自己跑还是为人民跑?是努力在跑还是假装在跑、敷衍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