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既要有“安全感”也要有“存在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如何努力?
“目前,公共养老机构虽然覆盖面较高,但整体上养老设施还不够丰富,服务品种少、不够专业。”河北省民政厅厅长赵风楼代表认为,今后应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专业养老护理培训。
“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要搞清楚养老服务的对象,精准发力。”胡晓义认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需求也不一样,医疗、照料、生活服务等都不能“大而化之”。
“最需要关爱的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赵风楼建议,今后要特别对他们以及农村养老机构予以重点支持。
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有物质保障、有“安全感”是基本,能实现价值、有“存在感”则是更高层次。“现在社会上、包括很多老年人自身都认为自己是‘对社会无用’的被抚养人群,这种‘心理塌陷’会掩盖老年人的活力和激情。”胡晓义表示,我们需要积极引导老年人老有所为,促进社会和谐。
养老产业:引资本降风险强人才,加大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存在脱节。”厦门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委员发现,一方面我国有许多老年人需要专业护理和照料,另一方面许多养老机构却空置大量床位。
围绕养老产业如何补短板、优供给,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社会资本要充分调动。“养老机构投资规模大、回收慢,回报率也低,很多带有公益性质,不靠外力,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赵风楼告诉记者,目前机构养老的比重只占3%左右,需求正在逐步增加。
柯希平建议,未来国家既要对养老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也要细化优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赵风楼则认为,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也不宜管得过死,要让不同收入、消费水平的老年人都享受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经营风险要有效降低。“建议由政府与机构各负担一部分费用,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降低机构经营风险。”赵风楼说,这样出现意外可由第三方机构来赔付,降低机构经营风险。
——专业队伍要培育壮大。柯希平表示,未来应建立全国性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就业鼓励政策,提高护理员待遇,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能力。
(刘志强 史自强 柴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