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潘晓慧委员
学费代偿要落到实处
2009年出台学费代偿政策是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单位就业,中央部属高校和各省属高校下基层就业的学生已经受益。然而,州市属高校下基层就业毕业生学费代偿的执行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地州,至今仍未出台实施代偿办法,给想去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带来困扰。
建议按岗位设立学费代偿,即不论是哪所高校毕业生到该岗位就业,服务满三年,其学费由当地政府代偿,而不用区分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鉴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基层艰苦岗位多,而多属贫困落后地区,财政薄弱,建议学费代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
(本报记者 苏 艺)
香港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方方委员
环境问题是最大的民生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态的表述,有延续,也有变化:延续的是治理与发展并重,变化的是语气越来越重、决心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成绩斐然,但也存在困难。如在西北地区,有很多大型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电站,但电力供应不稳定,发电质量难保障。
我曾建议多发展分布式的新能源设施,而非集中在一个地区大规模建设,因为这样会带来输送、调度问题。接下来我将进一步提出建议,应如何将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特色之一,我的履职也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尹世昌)
北京紫玉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紫玉委员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无论是雾霾,还是水质、土壤污染,都影响到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产生污染的原因很多,而公众环保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应从教育抓起。在幼儿园,把清洁卫生、不乱扔垃圾等行为列入品德评判标准;讲授基本环保知识,告诉孩子们污染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等;在中小学,增设环保知识和环保实践课程;在大学,创建环保志愿者组织。同时,可以设立民间志愿者环保督察队伍,负责环保知识的传播和不良环保行为的监督劝诫工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让每个人都在环保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李昌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