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鲍晓菁)一千余万人口、800多万农民、280万人外出打工……如何谋发展,奔小康,让众多人口就地城镇化?摆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市委书记于勇面前是这样一份“超大考卷”。
解答这份“超大考卷”的第一步就是保障民生。
“要使老百姓有获得感,不仅是提高他们的收入,还要让他们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于勇说,阜阳市首先解决农村孩子进城上学的难题,先后共投入13亿元,实施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新改扩建学校41所,其中26所学校建成使用,9所学校已建成即将投用,还有6所学校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医疗资源的欠账则更为严重——阜阳市的每千人床位数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的县一半以上的人都到外地看病。在这种情况下,阜阳市推进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投资62亿元,建设26个医疗卫生项目,其中,9所医院建成使用,新增床位5600张,增长了7.18%。
“在初步实现人民群众就地入学、就地看病、就地享受公共服务的期盼后,我们决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建设,改善群众的交通、文化体验。”于勇说,市里正用34亿元真金白银打造贯穿阜阳市区的颍河、泉河上8座桥梁。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建设,让这座千年农业大市的市民享受到现代化的人文气息。
“实践证明,‘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民生上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有超值的回报。”于勇说,阜阳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走上“快车道”,最关键的是外出务工农民工开始出现回流趋势,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在城镇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