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指出,中国提升财政赤字水平和减税与里根主义不同,中国并未面对美国70年代的“滞涨”,“安排财政赤字是‘打麻药’,结构改革才是‘做手术’”。
在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看来,提高赤字率的最大意义正是为“降成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费,释放企业活力,并且不会给中国政府带来较高的偿债风险。
贾康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债务余额较低,短期债务较少,外债占比也很低,债券市场逐步完善,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国有企业资产雄厚,融资平台也有一定盈利,这些都增强了中国政府的负债能力。
“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从中长期而言,是增加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推进中国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从长期来说,是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使中国经济沿着可持续的、健康的轨道发展。”朱光耀说。
刘尚希建议,不应仅着眼于帮企业脱困而进行减税,不加分别地给企业减税,关键在于引导市场预期,减税要有助于优胜劣汰,并把降低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作为“降成本”的主要内容。
“中国不只是考虑眼前的困难,而应着眼于长远,避免短视化思维。赤字不过是权宜之计,关键要把改革挺在前面,形成好的制度环境,利用这个窗口时间加速改革。”刘尚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