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旁观者不清
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买入自己需要的资产,正如一个人长大了就需要更好的食物和服装一样。中国自主品牌的确发展很晚,但也不能整天穿着开裆裤去找人谈合作。在我看来,那些嘲笑吉利的企业,大多还穿着开裆裤而不自知
周日深夜,邮箱里收到三封关于同一话题的新闻稿。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公司签约,正式收购沃尔沃轿车全部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三封新闻稿分别来自吉利集团新闻中心、吉利沃尔沃项目所委托的公关公司以及福特汽车中国公关部。至此,任何关于此事的怀疑都不得不画上句号。
在过去的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国的媒体和汽车公司们,对吉利试图收购沃尔沃的任何举动都无比关注,并表达了或哀叹,或惊讶,或期待的意见。可惜的是,大多数是含着一些嫉妒的看热闹心态。一位合资企业的副总甚至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找死,不收购沃尔沃是等死。平心而论,这位老总所在的合资企业还算盈利正常,但靠卖外国品牌获取利润,我很难理解他何以有资格评判吉利这样倔强生长的本土企业。按照我的推断,他大概是无法接受,连吉利都可以收购国际品牌,那自己所供职的企业未来岂不是要岌岌可危呢。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其实只是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买入自己需要的资产而已,正如一个人长大了就需要更好的食物和服装一样。中国自主品牌的确发展很晚,但也不能整天穿着开裆裤去找人谈合作。在我看来,那些嘲笑吉利的企业,大多还穿着开裆裤而不自知。
其实,反过来想,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交易,这是件很大的事情吗?18亿美元金额无论放在哪个行业的并购中,都不会引起注目。在这次交易签约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该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首相兼工业与能源大臣毛德奥洛夫松出席了签署仪式。
而福特全球最高长官艾伦·穆拉利此刻正在中国,他几天前在上海很开心地将一把新款福克斯的钥匙交给一位客户,然后到重庆参加长安福特50万辆下线仪式。对他而言,这是更为有意思的工作,沃尔沃交易已经处理完毕,不必弄得像个重大仪式一样。这才是做企业的良好心态。
沃尔沃能够与吉利结缘,其实是与中国结缘。在签约仪式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事实上,大多数的中国旁观者企业都将中国的发展当做自己企业的发展,将外部对中国的艳羡当做对自己的恭维,当年那种万国来朝时候的得意心情,此刻又出现在很多大型企业的老总心中。他们或许还能正视自己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因为毕竟数字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掩耳盗铃也很难长久。但在观察周围竞争对手并集采众家之长方面,这些企业则差得远。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无法领会别人敢于冒险的优势。
以前,我们经常评价,和发展了上百年的国际企业比起来,中国的企业还是小孩子,要逐步成长,不能小学还没毕业就去追求大学的课程。此言甚是,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却发现另一个可怕的结果。这些“小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又去弄个新的小学毕业,学来学去,总是不敢突破,遇到一点难题,就去寻找师傅,花钱请人做。
时间久了,即使机会来了,可以进入更高的层级,也习惯性地外包给别人,只是将成果当做自己的,美其名曰,整合全球资源。
这条路,中国的企业都走过,谁也不必嘲笑谁。但如吉利这样,走过弯路后能及时腾飞,则无异于给了那些小学毕业生们一记警告。
或许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断,以现在为基点,10年前的吉利和10年后的吉利,它在中国汽车产业的位置变化,究竟是代表了吉利的进步,还是大多数企业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