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时评】一纸承诺书难担高考诚信之重
一纸承诺 谨防阴招 漫画作者 李法明
据媒体报道,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高考诚信之重要性自不必说。教育部要求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维护高考公信与广大考生利益的积极意义不容否定。但是笔者并不敢为之叫好。考生签订一纸诚信承诺书十分简单,但是如何确保高考诚信,尤为不易。一纸单薄的承诺书恐怕难以承受高考诚信之重。而且,建设高考诚信大厦不仅是考生的责任,也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这不仅需要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也需要周到的制度安排与强大的制度执行力做支撑。如果要签订诚信承诺书。高考各环节的所有参与者都不能置身度外。
毋庸讳言,高考出现考试舞弊、证明材料造假等不诚信行为,考生的侥幸心理、投机心理作怪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但是,高考舞弊,绝不是考生一个人在“战斗”:高考诚信度降低,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执行力疲软不无关系。
首先,高考舞弊频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河南郸城县高考替考事件,云南宣威学生作弊、替考事件,湖南耒阳一中考点无线电发射答案事件等几起舞弊事件都有教育者直接参与。高考竟然成了某些作弊者的天堂,这还有多少诚信可言?如果不修建制度防火墙,一纸诚信承诺书的实效令人堪忧。而且笔者担心,这些被曝光的舞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高考考试环节存在管理漏洞以外,高考加分、保送的公平诚信问题更是疑云重生。官员、富商与教师子女垄断大部分高考加分特权、保送指标,就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重庆状元民族身份造假,绍兴一中航模高考加分者全是官员与教师子女,就是两个例证。
冒名“罗彩霞”上大学事件,涉及到的高考录取公信,更是让人无法释怀。在手眼通天的权力面前,多道监管关口都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这件事情除了几名当事人被处分以外,教育主管部门、招生部门、贵州师大都相安无事。如此轻描淡写查处高考录取舞弊事件,高考录取公平如何让人放心?
教育部在提醒考生讲诚信的同时,加强高考命题、保密、考试、录取环节的监督管理,更为重要。一方面,教育部要创新高考命题制度设计,加强考试管理,严明监考纪律,依法依规问责。另一方面,要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高考加分政策与自主招生程序进行全面清理、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
更为关键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教育部门要痛下决心砸破招考暗箱,严格落实问责制度,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曝晒,自觉接受舆论公开监督,避免权力之手染指公平的高考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