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4月01日 星期一

白鲟这个曾与恐龙同时代共存过的古老鱼类,历经1.5亿年的繁衍生息,为什么能顽强地生存至今,人们多年来对它不断追寻,并由此演绎出“长江三问”——

三问长江,白鲟为何寻宜宾?

■本报通讯员 左孝本 廖时权 石小云
《工人日报》(2010年04月01日 006版)

四川宜宾县金沙江广场的白鲟雕塑

四川省宜宾县,是白鲟的故乡。金沙江柏溪江段,是全国最大的白鲟产卵场。

在宜宾人的脑海中,都游弋着一条条白鲟,它们时而潇洒横游,时而破水冲刺,这些白鲟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演绎生生不息的生命传奇。

白鲟这个曾与恐龙同时代共存过的古老鱼类,历经1.5亿年的繁衍生息,为什么能顽强地生存至今,仍是人类待译的谜团。

人们多年来对它不断追寻,并由此演绎出“长江三问”。

一问长江,何处最动“情”?

长江,与黄河并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被誉为“鱼类的基因宝库”。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沿三江汇流处溯江而上10多公里,在金沙江柏溪江段,生存着一种特有的珍稀鱼类——有“淡水鱼王”之称的白鲟。

“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是当地渔民对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的形象化描述。腊子指中华鲟,白鲟则被渔民俗称为象鼻鱼,而“黄排”指有“东方美人鱼”之称的胭脂鱼。白鲟最大个体可达数千斤,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白鲟。

白鲟因其吻长达身体的一半,所以又被称为“象鱼”、“枪鱼”和“剑鱼”。白鲟的“长鼻”并非真正的鼻,而是吻部的特化延长,并不起呼吸作用。白鲟的“长吻”、“飞吻”,宛若“枪”上膛、“剑”出鞘,是一种进攻性“武器”。

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对白鲟作了比较准确的形态解剖记载。白鲟古称鲔,《礼记》记述:“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了白鲟的最主要的形态分类特征。

白鲟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上白垩纪,与恐龙共存。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特别是第四纪冰川产生的剧烈环境变化,恐龙消失了。白鲟成了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

也因此,它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鱼类乃至所有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遗传基因研究方面的价值也无可估量。

何处最让白鲟动情?

对此,专家公认为金沙江的柏树溪江段。据调查,白鲟虽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和湖泊中均有分布记录,但其产卵场却仅分布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以宜宾县柏树溪一带较为集中,是全国水域中最大的白鲟产卵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白鲟的发情期很长,待字闺中的雌鱼20年才能产卵,而且只有超过25岁以上的成熟公鲟鱼的精子才是最佳的利用体。

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全亚洲辽阔的水域中,白鲟在1.5亿年的苦苦寻觅后,选定金沙江柏溪江段作为最佳的谈情说爱“温柔乡”、“忘情水”,传宗接代。白鲟春季产卵,产卵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雌鱼怀卵量大,高龄雌鱼可达百万粒。

谈起白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危起伟寄望很高,也很动情。他说,白鲟这种曾与恐龙共处同一时代的“活化石”已经寥寥无几了,研究它的意义,甚至能带动对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的地壳运动、地形地貌变迁、物种变化等一系列相关研究的突破。

作为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他打了个比方,目前匙吻鲟科仅剩两种:一种为匙吻鲟,它们生活在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系;另一种就是白鲟,仅在亚洲的长江水系可见。“若能在地球的另一处找到与白鲟拥有类似基因的同宗兄弟,进而研究其基因间的不同点,便有可能推断出这两处出现地点曾在多少年前是一个整体,甚至可以推断当时的气候环境。”

二问长江,何处去寻“根”?

为什么青藏高原冰雪消融流水淙淙、虎跳峡急流飞湍奔腾咆哮,会在金沙江柏溪段形成一个藏风纳气的洄水沱?

为什么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三江汇流的柏溪江段“鱼嘴”上,会成为古生物繁衍的“生态强磁场”?为什么万里长江风景如画,白鲟最终选择在金沙江柏溪江段“安家”?

长江,弹奏一曲“情深深,雨濛濛”,只为用情专一、万里寻根的“鲟”。

中华鲟、白鲟、胭脂鱼同属金沙江下游的珍稀鱼类。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它出生以后追随滚滚长江东逝水,顺江而下,闯荡江湖,出夔门、下吴越,出海肥育。发育成熟后又溯江而上、跨过急流险滩,无怨无悔,坚毅执著,经过3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回到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产卵。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不管游向哪里,它性成熟以后都会回到金沙江下游产卵,亘古不变,百折不挠。

由此引出二问:白鲟“根”在那里?

“根”在金沙江下游。专家介绍,白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邮电部于1994年3月18日发行的《鲟》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白鲟、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中华鲟、鳇。其中,白鲟、达氏鲟主要保护地、产卵地都在宜宾县。

一枚窄窄的邮票寻到的鲟“根”,也浓缩了宜宾千万年生物演进的文明史。

200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四川合江至宜宾江段和金沙江宜宾至雷波江段是国家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宜宾又把白鲟物种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根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要求,宜宾已在长江地标广场和宜宾县金沙江文化广场设立了白鲟雕塑。

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更是宜宾良好生态环境的图腾。有关人士表示,这对于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提高广大市民热爱大自然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同时也为丰富宜宾旅游文化,增加地标广场、金江文化广场的活动内涵,宣传三江特色文化,促进宜宾经济建设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问长江,何处最宜“宾”?

“天下游人,品评万水千山,问何处适宜宾客?长江重镇,吸引五湖四海,到此城际会风云。”

一副当地人最熟悉的对联,成为宜宾最生动的写照。

2003年4月,在长江上游宜宾段发现了(被渔民误捕到的)大白鲟,长达3米,重160公斤。这次发现,验证了白鲟对宜宾江段情有独钟的事实。由此,天下游人在品评宜宾山水时,也品评了穿越时空的古生物“活化石”白鲟。品评之余,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珍稀鱼类也成了重要议题,也拷问着宜宾。

2004年10月,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四川省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长宁基地获得成功。

2009年5月8日,由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和宜宾市政府主办的、主题“为了长江的明天”的2009四川长江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市地标广场下的长江之头举行,此次放流总数达19万尾,其中达氏鲟1000尾、胭脂鱼20000尾,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175000尾。

与此同时,宜宾从2003年启动了“三江六岸”绿化工程,在宜宾各区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和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以洁净水源。当地邀请更多的群众、沿岸渔民携手关爱珍稀水生生物,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鲟、达氏鲟(长江鲟)、还有白鲟,在它们1.5亿年的繁衍生息中,在它们溯江而上、横跨3000公里的艰苦跋涉中,它们没有“白寻”。它们明白了:这里才是它们的“根”,它们最宜居的“家”,最动情的水,最佳的生态环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