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群体

——来自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的报道

张世斌 李昱霖 于兴
《工人日报》(2011年06月14日 02版)

职工代表对总经理进行信任度投票

创业之初的工程会战

“全市上下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个充满机遇的创业时代,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崇尚创业、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想创业、会创业的人都能在石家庄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让‘铜板’在石家庄每一寸土地上都跳动起来,把石市真正打造成为处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在日前召开的石家庄市全民创业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充满激情地说。

孙瑞彬的讲话精神,与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的发展历程,不是巧合,却是那么合一。因此,孙瑞彬书记的讲话迅即在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传播。回忆起带领八个“兄弟”和全体职工17年的创业历程,公司总经理林自强豪情满怀:有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有公司全体人员的创业激情和精神,供水排水公司的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大,“企业兴旺发达,个人心情舒畅,家庭幸福美满”的发展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九兄弟白手起家

孙瑞彬说:要在全市上下营造“谁创业就鼓励谁,谁创业就尊重谁,谁创业就支持谁”的浓厚氛围,真正让创业者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从林自强和他八“兄弟”的创业史,到企业和职工有地位、有荣誉、得实惠,佐证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话。

林自强和他的八个“兄弟”的创业故事,至今让供水排水公司的400多名职工们感慨不已。他们是一个值得令人尊重的“创业群体”。这段“创业史”,着实让林自强和他的职工们感到荣耀,值得向社会推介,并让年轻人记住: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创业时代”,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在自己手里。

让时光回溯,定格在1993年。那一年,林自强面临着一次机会,也面临着一次人生的抉择。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刚刚审批成立,美好的规划都在纸上,现实仍然是一片庄稼地。成立开发区,首先需要实打实动手的就是基本建设。其中,供排水系统建设负责人的人选,开发区管委会瞄上了林自强。

个子不高,眼睛不大,戴副眼镜,很有点儒雅之气。关于林自强,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有所耳闻。他从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调任市公交公司出任副总经理,敢创新,敢改革。提起“林自强”三个字,很多职工都会敬佩地跷起大拇指。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开疆拓土的良才。

走,还是不走?问题摆在林自强面前。

如果走,自己有什么?除了一个总经理的虚衔,既没有一分钱,又没有一个人,难道就靠空空的两手去搞开发区的基本建设?

这个时候,谭彦斌来了,容文生来了,听到风声的老同事都来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试探,或清晰或模糊的表态,让林自强的心里燃起希望。想到可以在一片白纸上自由作画,林自强莫名地兴奋起来。

走!林自强下定了决心。

可是,真要带着兄弟们走的时候,林自强的心又变得沉甸甸的。“他们为我放弃了安逸的工作,我又能给他们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春节刚过,林自强就开始进行开发区供排水公司的实质运作。

从石家庄市区的家里出发,骑着凤凰28自行车,路越走越窄,直到宽广的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铺陈眼前,就算到了新单位的地界儿。

新单位说是单位,其实什么都没有。没有办公室,只能从附近村子村民家先租了一间房。没有牌子,林自强用毛笔在门上写上“办公室”几个字。新单位也没人,却要打第一口井,多亏自来水公司的弟兄们赶来帮忙。

曾经生硬地用“身无分文,一无所有”拒绝弟兄们的林自强,这时候再也不嘴硬了。既然“身无分文,一无所有”,再没有几个生死相依的弟兄,创业还不就是一句空话?!

招人的消息散出去,居然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

李景森自家开车做买卖,听说林自强招人,赶紧报名。

“自我介绍一下吧。”林自强说。

“我是复员兵,现在开着自己家的货车搞运输,生意还不错,我还是决定不干了。”李景森答。

“复员兵啊,好!”一听来人当过兵,林自强心里高兴,冲着李景森说:“车钥匙给你,正好上午去接个老师傅。”

李景森没含糊,问好路就出发了。就这样,两人谁都没提薪水的事儿。

第二个外招的人就是王敏学。

温文儒雅的一个人,说话办事很有分寸,林自强第一次见王敏学就觉得很对脾气。问过情况后,原来又是一个部队转业的干部。

林自强愿意收,在兵工厂当人事干部的王敏学却犯犹豫。“租用民房当办公室,像个皮包公司。”王敏学回家后跟老婆说。

10多天后,王敏学再次登门。这一次,林自强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

“说起公司的未来,老林滔滔不绝,还兴奋地拿出图纸给我看,一下子就把我也感染了。”仿佛鬼使神差,王敏学相信了自己对林自强的直觉。

黄建民来了,谭彦斌来了,容文生也来了……无论是过去的老同事、多年的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人,都让林自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正在强大起来。

人有了,钱还是一分也没有。

其实,公司没钱的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在庄稼地里办公,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这个样子摆在明面上,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每个人都清楚。

没过几天,公司用来打第一口水井的钱就凑了起来。

林自强出资8万元。

跟随林自强出资的,还有八个人:

黄建民,父亲是林自强的师傅,原自来水公司干部,出资8万元;

李景森,复员军人,公司司机,出资8万元;

王敏学,转业军人,从总参某兵工厂人事处调过来,出资5万元;

谭彦斌,原是公交公司基建处工程师,出资5万元;

容文生,原在公交公司行政处主持维修工作,出资5万元;

魏聚忠,林自强邻居,石家庄市铁丝厂厂长助理,出资5万元;

侯旭升,原是公交公司基建处副处长,出资5万元;

武晋强,复员军人,原是公交公司电工,出资8万元。

一个和八个,就这样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出于对一个人的信任,八个人就这样将自己的未来交给了一个人。

有了57万元启动资金,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原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排水公司正式成立。保留至今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企业性质全民,资金来源自筹,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最根本动因,不仅仅在于占有多少自然资源、拥有多少生产要素,而是人们那种摆脱贫困、谋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们内心涌动的成就事业、追求成功的创业激情。

回想起白手起家的历程,林自强至今还唏嘘不已:那时真的是凭激情做事,凭激情创业。我和8个“兄弟”那时最强烈的愿望就是不花国家一分钱,把企业建起来。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啊!”望着如今装备着现代化设备的厂房,林自强喃喃地说。

未来,显然是从异常的艰苦开始。

水源,是供排水公司当家立命之本。集资的钱的第一个用处,就是打一口属于自己的水井。

钻机买来了,钻头却没有买。为了节省资金,老师傅们自己焊了一个。

“为了这个钻头,用了整整200公斤焊条!”这个数字,林自强记得,另外八个人也记得清清楚楚。20天时间,焊成了市场上花钱也买不到的好钻头。第一眼井,就这样开凿了。

盛夏酷暑,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大家忍受着蚊虫叮咬,三班活两班干,餐风饮露,夜以继日。一身工装,满身泥水,没有地方休息,就在老乡的院墙外、门洞里找个阴凉处打个盹。

收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不知谁哼唱了一句“打靶归来”,随即在空旷的荒野中引爆了一次激昂的合唱。疲惫的人们被熟悉的旋律所感染,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只是大声尽情地唱着……

这一刻,林自强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这支队伍,心里泛起属于男人的幸福。

“出水了!”鏖战了20多个日夜,混合着泥浆的水从管道喷涌而出,打在林自强的身上,犹如甘泉把整个人浸润开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口水井!”人们在旷野中的大喊,直到16年后的今天,依然萦绕在林自强的耳边。

熬过最初的艰难,工程款项陆续结算到账。从集资打第一口水井到200多名员工搬进自己的办公楼,林自强和他的弟兄们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

16年后的今天,供排水公司打拼出超过3亿元的资产,包括一座现代化供水厂,一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一座高标准纯净水厂及工程总公司、园林公司、三井饮用水中心等附属配套企业在内的现代化水务企业。

不断将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如今,57万元启动资金发酵出3亿多元的财富,只用了16年的时间。

企业做大了,但林自强一点也没变。他的身上始终保留着“老共产党员”的那种纯洁,那种正气。他的大办公桌——“老板台”,是用装修“职工之家”时的下脚料做的,其实就是一个用三合板钉的一个台子,连抽屉也没有。他一直做了七八年的吉普车,后来为了公司形象考虑,林自强换了一辆“帕萨特”。公司的施工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可林自强从不在协作单位选择上暗示下级,更不在工程预决算上插手干预,公开透明,公私分明。供排水是公益性企业单位,有不少人托关系找门子想到公司供职,林自强的原则是大门敞开,谁写条子都不驳面子,但进了门我说了算,一律到工程公司或一线锻炼,吃得消这份苦就留下,不行就走人。

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敢于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以创业求生存、找出路、谋发展、快致富。要强力推动‘次创业’,引导广大创业成功者积极进取、永不自满,充分发挥创业经验丰富和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优势,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争做各行各业的‘领头羊’……”, 提起这段市委书记孙瑞彬的讲话,林自强满怀豪情。他说,供排水人本就富有创业激情和创业精神,供排水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林自强的底气从何而来?他说,家和万事兴。“和谐”让企业干部职工亲如一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里会有干不成的事业?

石家庄高新区供排水公司是河北省首批命名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也是“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说起对于企业的最初印象,公司水质处赵文东记忆犹新。2004年7月份,赵文东大学毕业,老师向他推荐了供排水公司,“那个企业不错,从领导到职工,素质都很高”,老师向赵文东介绍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赵文东和另外一名同学来到这里。赵文东说:“一到这个公司感觉就很好,接待人员说污水处理厂缺人,让我们到那里去看看,他怕我们找不到路,给我们画了一个详细的路线图。我和我的同学是11点多到的污水处理厂,接待我们的是白厂长,他亲自带着我们参观。参观完厂区后,白厂长又把我们留下,他自己掏钱请我们吃饭。我和同学也去过一些单位找工作,还没有一家像供排水公司这样对待刚出校门的学生呢。我们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哪里也不去了,就和这个企业签协议了。”

“我们都是在一个大铁锅里吃饭的兄弟姐妹,你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总经理林自强在职工大会上常常这样说。

工程一公司的青工赵志国对此体会颇深。赵志国结婚前,小伙子把新房好好地装修了一番。对于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在聊天时,他和车间的工友念叨说:“如果公司的车出外拉东西,要赶上顺道把我家装修的垃圾拉走就好了。”没过几天,公司贾副经理竟带着几个人把垃圾全部清运了出去。赵志国说:“我只是随便说了一句,没想到工友们和公司领导就把这事装在了心里。那天贾副经理他们连家也不进,到了我家楼下就装车,把我老爸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后来老爷子经常教育我说,儿子,你可得好好干哪,这样的企业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一个和谐的企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善待职工,时时处处都要为职工着想。企业把职工当亲人,职工就会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企业就能兴旺发达”,这句话总经理林自强总会在不同场合反复说。

但和谐在供排水公司并不是一团和气。公司原任总经济师张忠岐原来的职务是公司副总,是因管理上“当老好人”,职务连降两级,到公司下属的广告公司当起了副手。“当时的确想不开,不想在这里干了。”回忆起当时,张忠岐对记者说:“我找到当局领导的舅舅,求他给我从新安排个工作。当时舅舅问我——一把手干事不干事?我想了想回答说,这个人干事,品质很好,这个企业很有发展前途。当我回答完这句话后,突然发现自己心里豁然开朗。”然后,张忠岐踏踏实实地干起了“新差”,又考取了经济师的资格,一年后,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公司提拔任命为总经济师。

“在我们公司,大力倡导的是崇尚创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拒绝平庸的价值观。和谐不是和气。”林自强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