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党员的故事讲不完
——北京百姓眼中的共产党员
盛夏。北京清华大学大礼堂。
不是演出,但比演出更生动,更受“追捧”;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空洞的赞美,但讲出的故事格外打动人心。2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百姓宣讲员透过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传诵着基层党员为民、爱民的感人故事,传递着一幕幕真实的感动。
第一幕:“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
【故事】“Hello,大家好,我叫曾昭日,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现在在北京经营着5家日昌餐馆。”上身花衬衫、下身休闲裤,曾昭日用不太标准的香港普通话介绍着自己。
1997年香港回归前,曾昭日不了解共产党,带着几分好奇,只身赴京创业。刚下飞机,给他办理入境手续的人说了一句话,立刻让他放下心来了。
“工作人员笑着对我说,‘香港回来的?欢迎来到北京啊!’多亲切的话!”这是曾昭日在香港生活20多年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温暖。他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共产党吗?
别看曾昭日现在在北京安居乐业,还娶了北京媳妇,其实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日昌餐馆第三家分店即将开业时,突然接到了拆迁的通知。那一刻曾昭日好像掉进冰窟窿,急得好几天没睡好觉。签了合同的员工都围着他问:“老板,你得赶紧想办法呀,不然我们就没饭吃了!”
就在曾昭日一筹莫展的时候,西城区一位领导主动找到他说:“北京欢迎香港同胞来创业,更希望你们能在北京扎根。再大的事,有党、有政府呢!”后来,在什刹海街道的帮助下,日昌餐馆在平安大街开办了总店。
曾昭日和员工多次为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捐物。朋友都问,你对救灾捐款为什么那么上心?曾昭日说:“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啊!党和政府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和扶持了我,现在国家有难、亲人有痛,我做点事情又算什么呢?”
【心声】在北京生活多年,曾昭日从不了解党,到认识党、相信党、感谢党、热爱党。渐渐地,他萌生了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于是主动找到什刹海街道党组织,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曾昭日兴奋地说。
第二幕:“我愿意延续这种大爱和坚强”
【故事】于晓姝是北京市卫生局党校的一名职工,2006年,为纪念在抗击“非典”中牺牲的白衣烈士,“救死扶伤”纪念坛在党校半山坡落成,于晓姝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为前来祭扫的同志们讲解。
“那天,有位同志前来祭扫,领导让我去讲解。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纪念坛时,那人正面对着纪念坛上的烈士雕像发呆。”
和往常一样,于晓姝一一介绍起每位烈士。当讲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生李晓红在救治非典病人时不幸感染,多次把转院的机会让给病人时,这个同志已经泣不成声了。他开口对于晓姝说:“姑娘,你刚刚讲的李晓红,是我妻子。”
“李晓红牺牲时只有28岁,而且是个怀有身孕的准妈妈。”说到这,于晓姝的眼圈红了,“感染非典后,她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了,就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随着病情加重,李晓红已经无法说话,但她还是艰难地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对病情的分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心声】“李晓红是位年轻的党员,生死关头,她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留给病人。今天,她身上那种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仍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卫生系统的职工,我愿意延续这种大爱和坚强,传承她救死扶伤的执著和理想。”于晓姝说。
尾声:党员爱民、为民的故事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2011年,北京市启动“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截至5月31日,共从基层搜集故事线索上万条,讲述爱党故事2000多个,90名宣讲团成员已巡回宣讲400余场次,受众达200多万人次,一个个共产党员爱民、为民的真实故事正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