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回访】“社会就应该多一些先进”
“这是我返聘后工作的地方,真不好意思,连喝水的杯子都没有。”
在南昌市西湖区朝阳州的一座水泵房,记者近日采访了劳模龚腊根。今年64岁的龚腊根,头发灰白,精神矍铄。
在这间小小水泵房外的场地上,停着一辆现代化的疏浚车。龚腊根工作的市排水处疏浚班只有7个人,两辆车,分为两班倒,24小时随叫随到。他们管理着南昌市主城区的43条干道、2万多个窨井盖口、20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
2007年,全国先进工作者龚腊根在此退休。这位工作了38年的清淘工,退休重新返聘依然干着老本行。
(一)
在成为下水道清淘工之前,龚腊根是个农民,在南昌县向塘镇务农。1969年9月,20多岁的龚腊根接到公社的一纸招工进城令后,成为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的一名清淘工。
30多年来,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刺骨的寒冬,龚腊根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下水道堵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由此被誉为南昌市的“活地图”、“疏浚能手”。
早年的街道,最大的排水管径只有80厘米,一般的也就60厘米,清淘工具只是一根十几米长的竹片和一把几米长的铁勺。下水道里粪便、垃圾、烂菜馊饭到处都是,有些老街道是弯管卷管,遇到堵死,人就要钻进去……
1987年冬季,南昌实施冬季大清淘,从10月一直要干到年底。在民德路八一公园附近,龚腊根带着几个技校生清淘,一打开窨井盖,一股强烈的异臭扑鼻而来。龚腊根正要带头下井,这时一位技校生拿出打火机,想抽几口烟驱赶恶臭,谁知火一点燃,一声巨响,管道里的沼气冲出,将龚腊根冲出去十几米远,头发眉毛焦黄一片。
(二)
1996年,龚腊根成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接踵而至,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南昌市政排水处的清淘岗位上。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南昌市八一广场边的省政府门前,有一条光芒四射的“劳模大道”,江西省著名劳模的身影全部闪亮在大路两边的灯箱上。
“是党和政府让我们劳模风风光光。从我评上劳模以来,党和政府对我的事迹进行了很多宣传,但是对我宣传得越多,工作压力就越大,找我的人就特别多。”龚腊根回忆说,1999年正月初二,他在单位值完班后赶到乡下去拜年。刚进家门,妻子就告诉他,有个市民打电话来求助——手机掉到下水道里了。
“我就问爱人有没有那个市民的联系方式,可惜没留。到正月初四,电话又打来了,这回知道手机是在永叔路掉落的。当时我就说,永叔路的下水道水流很急,因为不是路面的下水道,是化粪池,手机捞上来可能也不能用了。但他解释说,因为手机是单位发的,不捞上来怕到时候讲不清楚。于是,我就出门了。”龚腊根说。
他迎风冒雪出了门,敲开薄薄的冰面,一勺勺打捞,一点点查找,直到将手机捞起。那位市民很感激,硬要往龚腊根口袋里塞钱,被他谢绝了。
事后,龚腊根很纳闷:他怎么知道我家的电话?那人笑着说,像你这样有名的劳模,一打查号台就知道了。龚腊根已成为排水处的一块金字招牌。
(三)
2007年10月16日,龚腊根正在井冈山大道新溪桥上疏浚,接到了排水处程书记的电话:“龚师傅,你的退休手续批下来了,请你来处里领取纪念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单位想让你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你的身体允许吗?”
龚腊根坐在路边默然许久。扳指一算,38年一晃而过,都60岁了,也该退休了。
他记得,那天他干完了活才去排水处,决定继续干几年。
每天,从龚腊根家所在的射步亭社区走到朝阳州水泵房要20多分钟。从2007年至今,他风雨无阻地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上。市民亲切地招呼着:“龚劳模,你还在做事啊!”“多大年纪了,一定要注意身体,保重身体哦!”
现在的龚腊根,生活得很幸福,3个小孩都已经工作。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担任技术指导,也会坐着疏浚车和年轻人一起去疏浚。他还经常参加南昌市劳模协会组织的活动,去社区街办给市民们讲讲过去的那些事。“变化真大,再也不用扛竹片和捞勺喽。”
采访的过程中,天边雷响,暴雨时断时续,龚腊根不时望望窗外。手机突然响起,又有任务来了,他匆忙站起,对记者笑着说:“感谢大家还记得我,感谢各级领导对劳模的关心、支持和爱护!”
这句话,他反复说了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