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一

【随笔】根治“剪径”还须“强拆”

好在如今,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了,但是要指望饱尝了“收费印钞机”甜头的利益相关方提高觉悟、主动罢手,还是不能期望过高

关明
《工人日报》(2011年07月06日 05版)

7月1日,盘踞了17年的太原许西收费站终于关上了收费窗口。在全国集中治理公路违规收费的大背景下,这个“收费钉子户”寿终正寝,着实带给过往司机一份喜悦。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收费金额下降了,亦向我们传递出国家此次专项治理的决心与成果。当然也有“有关部门”的“真情”告白:“实现公路全免费还不现实。”

少时读《水浒》最爱看强人劫道:几位好汉跳出来板斧一横,念几句“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接下来就是精彩的打斗场面。只是很长时间内,一直不理解施耐庵为什么将打劫称为“剪径”。直到长大后经过了越来越多的公路收费站,才知这词端的传神——你看好好的一条公路,他立个收费站在这儿,就像用把剪刀“喀嚓”一剪两断。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二十字真言”一般是用“某某政府通告”代替了。

据一份资料说,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费公路在中国。不知道真实性到底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现象绝不是“古已有之”,只不过“于今为烈”而已。咱们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国家,秦始皇修的“驰道”和“直道”就有今天高速公路的雏形。只是当初不知为何阴错阳差,道路修成后竟没有想到收费的法子,否则以赵高指鹿为马的胆量,立时三刻按照当年的“马力”与吨位制定收费标准,“以费养路”,也许一直会收到今天也未可知,那道路也至少可以给后人保存又一项“文化遗产”——当然又多一个收费项目。

在很长时间内,笔者一直“错误地认为”修桥补路是历朝历代政府部门和民间善人的行为,断没有让已经交纳了皇粮国税的百姓再出银子的道理。只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个“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法子。应该承认,这法子对于促进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年来,这种模式变成主要乃至唯一的方式之后,其副作用就日渐明显。

因公路收费而引发的争端也越发剧烈,河南的高速公路“天价逃费案”就不说了——据计算,那犯事的老兄要以火箭般的速度日夜穿行于高速公路上,才能产生那么巨额的通行费。文前提到的太原那家收费站,数年前还因收费和人民警察发生过激烈对峙。我还认识一位朋友,因不满门前凭空多出一座收费站,进出家门均要双向收费,愤而开了辆铲车,竟要去“强拆”那收费站。

另一方面,这费收得多了,除给当地政府带来大把的银子之外,其他也未必全是好处。旁的不说,河南省先后有四任交通厅长,都“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按理说,百姓已经纳了税,地方政府自有修路的义务,更何况司机们加油时交的燃油税里面,也有一块是用于公路养护的,再额外收费,于理于法都不甚通。

好在如今,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了,但是要指望饱尝了“收费印钞机”甜头的利益相关方提高觉悟、主动罢手,还是不能期望过高。治本之策,还是寄望于政府部门真正以人为本,拿出坚强决心和霹雳手段。

如果有一项“强拆”会受到百姓欢迎的话,那一定是“强拆”收费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