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与人品
《工人日报》(2016年03月28日 07版)
关山雪霁图(局部) 明·董其昌
《关山雪霁图》作于董其昌81岁,是其老年用力之作。该画用墨笔画平远山景,山峦起伏层叠,林壑幽深,连绵无际。全幅布局严紧,气势雄健,苍苍莽莽,一气呵成。
画作者董其昌,是晚明最杰出的书画家。绘画方面,董其昌是“华亭画派”代表人物,他的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洒洒生动,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影响后世文人画创作近300余年;书法方面,他的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有“颜骨赵姿”之誉。
但除了书画史的盛名之外,董其昌的人品却饱受诟病,被认为“才高德薄”。后世论者多以《民抄董宦事实》一书里的记载,指责董其昌在家乡纵容子仆鱼肉乡里,横行无忌,作恶多端,以致激起民变。
但这一问题却值得商榷。首先,中国古典画论中有一重要理论——人品论(即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明清时期,人品决定画品,“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可谓习画者皆知的画论至语。如果董其昌大节有亏,其画恐怕不会有如此影响。历史上,宋代的蔡京、明代的严嵩,都是水平很高的书者,只因名声太臭,作品少有流传,为人所不齿。蔡京、严嵩在《宋史》、《明史》中皆被划入《奸臣传》,而董其昌则被载入《文苑传》,优劣不言而喻。
其次,据《明史·文苑传》载,董其昌公署被毁,实则是因为他不徇私情,遭人报复。这与《明抄董宦事实》记载相去甚远。相比于作者都不详的笔记小说,正史对他的记载——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似乎更可信。
再者,“民抄董宦”一事颇有争议,后人围绕该事件是“民抄”还是“士抄”的争论历来悬而未决。如果是“民抄”,则说明董其昌确实鱼肉乡里;但如果是“士抄”,则很可能是因为为名所累,遭人嫉妒,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