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一

实现“零距离接触”与“精准发力”,打通联系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寻路 聚力计划未完结的故事】这里的工会“模样”变了

本报记者 李瑾 罗娟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07日 05版)

银星海是企业的职工代表,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大海哥”。他认为,参加“聚力计划”的最大收获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把职工意见集中起来和企业沟通。

每次到和平社区工联会,他都会留影一张,背景墙上的图片中有很多一起参加“聚力计划”的“小伙伴”,他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罗娟 摄

“聚力计划”培训现场 。

“聚力计划”运用“鱼骨图法”分析食堂问题。

“聚力计划”运用“六步法”教授职工集中问题。

“聚力计划”来到富士电机企业返厂培训。

孩子跑进跑出玩耍、工人们打乒乓球、有女工在看书……深圳市龙华新区银星工联会职工之家,已经成为银星工业园里上万职工常来常往的“家”。

这个开放、接纳的“家”,可谓深圳市总工会重塑工会群众根基,建设有用工会、实力工会的“窗口”。而第一期“聚力计划”C组的6家企业,就在这个工业园区。  

职工的“模样”变了

面对覃芳燕们的变化,工会除了理解,更需引导

外出聚会回来,穿着红裙子、染着黄头发的90后富士电机工人覃方燕走进宿舍,脚一蹬,把高跟鞋脱在白工鞋旁边。不久前,她刚花了2300元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旅行。她的主管、深圳第一代打工妹张霞感慨,“两代人,很不同”。

张霞19岁来到深圳打工挣钱帮父母,现在给儿子“攒钱”,“哪像她舍得给自己花钱,买衣服都要‘牌子’的哦!”

更不同的是,覃芳燕关注了微信公众号“深圳工会”,会员证放在床边抽屉里。她想参加和平社区工联会组织的瑜伽班,还想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其实,感觉到“两代人,很不同”的,又岂止张霞。

深圳基层工会干部何宝克在与90后工人朝夕相处中发现,上一代打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遭遇侵权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新生代工人又增加了如何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徘徊中找到归属和安全感。正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未来又是什么样,90后工人容易“说走就走”。最严重的1个月,富士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工人流失率超过20%。为了应对一次交货高峰,工厂不得不储备200名工人应对高流失率。

如何让职工和企业“聚力”,共同发展?

“工会组织必须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上全面创新。只有走进职工、回归职工,才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基于此,深圳市总提出了“建设有用工会、实力工会、办好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实验区”的工作思路。2014年9月,宝安区和平社区、龙华新区银星高科技工业园作为市级“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实验区”,率先开始了创新工会工作的探索。

那么,怎样才算源头治理?创新的突破点又在哪里?

2014年底,深圳市易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50人左右的劳动争议事件,深圳市福永街道和平社区工联会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罗俊池在事后总结中发现,劳动争议中,工人代表选举存在问题,工人诉求不统一,各方与企业的沟通都非常不充分,而企业本身也缺少处理问题的预案。

“大家都有理,大家都有气。”

带着这个困惑,罗俊池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聚力计划”。包括他在内的工会干部们豁然开朗:“让劳动关系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进入到决定自己利益的事务沟通中,这才是源头治理劳动纠纷的基础。”

“在劳动关系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和谐劳动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聚力计划”中,深圳市总工会力主让劳资对话不只是“看起来很美丽”。

工会的“模样”变了

“工会从工人中来,工人聚到工会里去”

在深圳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先行且发育较为成熟的城市,工会的存在,对矫正市场失灵,让劳动关系处于动态有序,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聚力计划”的推进,使得正视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通过引入对话模式源头治理劳动纠纷,逐渐植入劳动关系各方的意识。而工会的这一探索,正悄然改变着企业劳动关系生态——

镜头1:理光高科技公司。

“当然不同,虽然都是工会活动,以前是日方老板喜欢的羽毛球,现在是员工自己喜欢的篮球。”理光高科技工会目前仅员工代表就有200多名。“聚力计划”中工人言语“提醒”这家企业工会,不断改革勿“脱离职工”。“每周雷打不动的员工接待日”,让拥有4000多会员的工会主席徐武元,能够随时“摸”到职工的想法、需求。

镜头2:深圳音乐厅里。

2015年8月27日,第四届南都留守儿童合唱团音乐会后,39位留守儿童和父母还在舞台上依依不舍。深圳市总工会调查表明,新生代职工69%都把儿童留守在家,父母子女间稀缺亲情。一位鲜少和孩子见面的女工当场就流泪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话,工会活动帮助我找到跟孩子交流的方法”。工会服务活动,针对特定职工进行“零距离接触”,实施“精准发力”,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镜头3:“互联网”上。

2016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开展“关爱来深建设者”主题公益活动,向不能回家过年的职工赠送3000张深圳著名景区门票。20天的时间内,3万多名农民工通过“深圳工会”微信公众号报名申请。2015年全年,公众号各类活动参与人次累计超过52万人次。

这些镜头,拼接出深圳工会的新“家风”:贴近职工的新需求,从而回归“工会从工人中来,工人聚到工会中去”的本原。

更重要的是,工会实践群众组织本质属性带来最直接的现实意义,那就是解决了当前劳动关系协调失灵的“源头和痛点”——让职工和工会发生紧密的联系,使其在关键时刻信赖工会、依靠工会。

这是素有改革基因的深圳工会,在“蛇口模式”、“宝安模式”、“理光经验”的基础上,又一次自身的建设和改革。

工会人的“模样”变了

“强基层”,不能只靠陆剑青们用一己之力担当

“不在实验区,就在去实验区的路上”。

在深圳市总工会大楼里,李莹可谓“聚力计划”启动后变化最大的人。作为“聚力计划”的设计者之一、深圳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她常常一周有3天在实验区。

跑基层越多,越发现工会创新的支点在基层。“但工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头重脚轻’结构,必须调整。”李莹以福永街道工会为例:覆盖职工10.2万人,但是工会干部只有3名,专职工会干部实际上只有1人。

陆剑青正是在福永街道工会干部的岗位上工作过10多年的人,这位土生土长的福永人,由于丰富的政府部门履职经历和本地人脉关系,成为冲在300多家企业劳动矛盾事件最前沿的人。

“很累!”这是陆剑青最直接的感受。而这种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积累的工会工作经验无法有效被复制传递下去,“不能只靠我一个人”。

工会要“强基层”,不能只靠李莹们下基层和陆剑青们用一己之力担当。工会工作创新,就必须创新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

张杰科,拥有社会学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李长江,北京大学研究生,创办服务青工的清湖学堂;石文博,清华大学社会学劳工方向硕士毕业……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17名青年,在深圳市总尝试“职业化工会干部”改革下,加入工会队伍。良好的综合素质,加上市总的精心引导和培养,他们迅速成为可以站在劳动关系沟通第一线的“有用”工会人。

这样的创新冲动,同样存在于企业工会中。徐武元已经准备套用“聚力”模式来培训200多名员工代表,使其成为职工身边的“原子”,让工会真正了解职工、吸引职工。“我们相信,工会一定会长成职工需要和期待的模样 !”


“聚力计划”快问快答

1.“聚力计划”是谁组织的?

答:深圳市总工会2015年推出的一项工会教育培训项目。

2.哪些人参与这一计划?

答:每家企业派2名行政高管、2名工会干部和2名工人代表参加。企业现场培训中,每家企业20~30人参加。

3.“聚力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三次集体研讨、两次企业现场培训和一次总结会,三阶段培训层层递进,从培养理性沟通和共识理念,到树立劳资依存和共赢理念,从“六步法”技能培训到集体协商制度化建设,实现多方“聚力”。

4.“聚力计划”怎么培训?

答:主要通过集体研讨、参与互动、总结提升和实践运用四个环节,将劳资集体协商的意识观念植入到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的头脑中,并使他们初步掌握集体协商的方法。

5.“聚力计划”的主要目标?

答: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和互信合作平台,将劳动纠纷在企业内部得到化解,促进集体协商发展。

6.“聚力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入手,以理性沟通和共识为起点,工会聘请社会责任培训师,逐步进行“劳资协商”意识的深化。

7.“聚力计划”对于工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有怎样的意义?

答:“聚力计划 ”是深圳市总工会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素质的项目,但是通过“聚力计划”成长的各级工会,又为工会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会维护、建设和参与职能,实现了能力提升。(大罗)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