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一

自我加压、自主创新攻克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成都供电公司一班组人人练成“工匠”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08日 04版)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四班是一个从事一线检修工作的基层生产班组,2012年,在成都电网进行大改造的背景下,该班组的检测、调试、维护工作量比往年呈大幅增加,“检定一台温控仪需要3人连续工作8小时,而变电站每天都有现场工作,人手严重不足,怎么办?”现任女班长刘彦琴告诉笔者,当时检定的温控仪全靠人工操作而效率低下,该装置在国内又还没有,即便有的如上述国外巨头公司也只是半自动。“干脆我们自己来做一台试一试!”刘彦琴说,就这样,他们四班就开始自己动手研制最初希望能从市场上去购买的这台检定装置。

着手开始创新、研发后,电气试验四班迅速转入到了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班组日常工作不能耽搁,白天要跑变电站,创新、研发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进行,其间,班组全体成员常常泡在实验室查阅资料,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一待就是凌晨一两点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0月,完全由电气试验四班自主研制的“温控仪智能检定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个俗称“小机器人”的检定装置,既可以同时校验8只温控仪,又能全自动完成读数、测量、记录及生成校验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全程再不需要人工参与。该设备的问世,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温控仪的全自动检定,并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小机器人”的研制成功,让四班每位成员都享受到了通过自主创新而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的成就感,随后,在班长刘彦琴提出的希望“人人有项目、年年有产品”的“蜂巢计划”激励下,全班17名员工个个力争将自己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问题,通过各自创新见解的相互碰撞转化为实物,最终把实物里的优点集中起来而形成一个个更优质、更有效的成果及产品。据悉,继“小机器人”研发后,四班又接连研发成功智能变送器、绕组温控仪智能匹配器等5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智能变送器实现了输入输出可编程设置,将过去原本需要2个人2小时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了1个人15分钟就能完成,使工作质效大幅得以提升;该班编写的标准化作业书,还成为了行业内首个涵盖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调试维护的标准化作业指南,并在全省加以推广。去年6月,他们完成了220千伏团结智能变电站的全站电子式互感器改造工作,也成为了四川省内第一个智能变电站成功改造的案例,进而消除了电网重大安全隐患。

(高柱 李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