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1日 星期一

一把纯手工鄣吴竹扇的制作周期在一星期以上,手艺人每天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制作台上——

制扇:108道工序打磨的匠心

本报记者 邹倜然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1日 06版)

章立新在打磨扇骨。

说起折扇,你会想起什么?

是翩翩公子?还是文人士大夫?

实际上,折扇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它的竹制扇骨,宣纸扇面以及精致字画,自宋代以来便深受各色人等的喜爱。及至今日,傍晚时分走街串巷时仍可看到不少人摇着折扇纳凉。而一些名贵的手工折扇,更是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在浙江安吉,有一个“折扇小镇”——鄣吴。近日,记者走进古镇鄣吴,寻访制扇手艺人章立新,探秘这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制扇工艺,体味手艺人的初心、匠心和忧心。


初心:大师遗作“唤醒”断代技艺

在鄣吴“竹扇街”街尾一家十几平方米的门店里,章立新正坐在工作台前,专心致志地摆弄一把扇子,甚至连记者走到跟前都没有察觉。

倒是一旁的老板娘杨玲第一时间看到了记者,上前打招呼,“不好意思,他一做起扇子,就容易自我陶醉,啥动静都听不到。”杨玲边说边在章立新肩头狠拍了一下。

回过神来,章立新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把扇子刚开始做,太投入了,没注意你。见谅,见谅!”

章立新留着时尚的“潮人”发型,一双粗糙的手上长满老茧,粉白色的竹粉、竹末沾满皮肤。他是土生土长的鄣吴人,从16岁开始学习制扇,一晃已经过去了19年。“当时学制扇也算是镇里的风俗吧,很多人都拜了师。”忆起学做竹扇的经历,章立新将手中的活儿停了下来。

“当时,我跟着本地最有名的师傅胡六合学制扇。”章立新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经历了鄣吴竹扇从衰到兴的过程,“上世纪以来,一度兴旺的鄣吴竹扇出现了30多年的断代,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使用扇子、收集扇子的风俗,但做扇子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直到1989年,鄣吴才出现了第一家制扇厂——六合工艺品有限公司,也就是章立新师傅胡六合创办的工厂。章立新曾听师傅讲过,在上世纪70年代,鄣吴曾出现了艺术大师吴昌硕制作的扇面,也是这把有诗有画的扇面唤醒了胡六合内心深处“复活”家乡古扇的愿望。为此,他辗转苏州、杭州、南京,花费两年时间,把江南最好的制扇工艺重新带回了鄣吴。

转瞬40年,鄣吴扇业再次走进了百姓生活。目前,全镇累计已有大小制扇企业24家,个体户12家,从事制扇工作的各类手艺匠人、工作人员近千人。

匠心:

十几天就做一把扇子

章立新是“制扇个体户”,他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在工作台上。“2010年从师傅厂里出来后就开始自己做纯手工精品扇,从材料到造型,每一把都要花上十几天才能完成,我又是个‘完美主义’者,花的时间就更久啦!”说起制扇,年近不惑的章立新泛出孩童般快乐的笑容。

制作一把鄣吴竹扇的工艺流程相当复杂,光原材料准备就有砍竹、锯竹、破边、冲边、水煮、扎篾、打眼、选边、刨皮、对号和打磨这11个步骤,“把竹子锯成竹片,然后用清水煮竹片,使竹片柔软易于加工,煮好后再将竹子的表皮去掉,放在透风处日晒夜露。”章立新说,不同品种、成色的竹子需要日晒夜露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三五天就够了,有的则要放上十天半个月。“直到竹片色泽泛黄后,才可以用来加工扇骨。”

而后的扇骨和扇面制作工艺更为繁琐、精细。只见章立新拿出一把造型奇异的刀,这是一把横置于一段竹节上的刀,刀片约2~3厘米厚,用纱布缠绑在竹节上端,竹节高约70~80厘米,直从桌面通至桌底。

一转眼的工夫,章立新已把初具雏形的扇骨在尾部打好孔,并用丝线固定住“扇头”,然后新扇骨置于刀下方来回削磨,“打磨扇骨的步骤统一叫‘刨梢’,就是用各种工具将扇骨打磨成成品扇的既定形状,如方头、圆头等。”章立新告诉记者,打磨扇骨是最费时、也最能看出技术水平的步骤,这一步往往要费时一周左右,需要用磅刀、扇刀以及各种型号的锉刀来回打磨万余次。

打磨了约莫半小时后,半成品的扇骨比原来“瘦”了一大圈。“扇骨大致形状已经出来了,但转角处还需要继续精细打磨,扇尾也需根据顾客要求做成‘鱼尾’形。”章立新说,“造型”工作才刚刚开始,要把扇骨完全做好还需要一周。

“扇骨制作完成后,还要做扇面,扇面我们通常都用素面,以白色宣纸为底,因为文玩类扇子,收藏者都会自己先把玩“包浆”一阵子,等扇骨透亮之后,再请名家题字或作画。”

“扇面制作完成后,还得将两者组合装配,需要经过50余道工序。”章立新一边把玩扇子,一边向我解释,“制作一把纯手工的鄣吴竹扇前后有108道工序,光是制作周期就需要一星期以上。”

忧心:

“如今能静下心来的年轻人太少”

“现在,纯手工的扇子市场价格最低也在千元左右,做工、材质出彩的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章立新告诉记者,即使是这样的高价,仍然供不应求。

遗憾的是,虽然市场上对手工扇子的需求一直很热,但扇匠却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章立新告诉记者,现在在鄣吴镇,他算是扇匠中最年轻的一个,其他出名的工匠都在50岁以上,而下一辈的匠人还没有出现。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些老手艺。”章立新告诉记者,这几年因为这个市场很热,也有人慕名而来,想要学艺。“他们都是看我做高档手工扇,一把能卖几万元很羡慕。但来了一打听我这是学了16年才有的手艺,又都回去了。”

章立新告诉记者,就算是手巧、脑子也灵光的人,也需要近1年时间才能独立做出成品。而想要做出一把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手工折扇,则需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技艺。正是如此长时间的投入,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即使招来了学徒,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在学艺过程中放弃。章立新告诉记者,“如今能静下心来的年轻人太少太少了。”

“现在哪还有年轻人能一天十几个小时地坐在工作台前?”章立新说起来,满是遗憾。

就业创业小贴士:

鄣吴手工折扇,共108道工序,初学者1年左右可掌握入门技能,纯手工折扇的市场价格在千元左右。目前,鄣吴尝试在技术改进与保留传统之间寻找平衡,通过机器设备降低部分工艺程序的资源耗损,每年出产竹扇3000万把,产值超过2亿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