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一

【劳模故事】"神探亨特张":小贼,哪里逃!

——北京市海淀区反扒便衣张惠领其人其事

本报记者 李丹青
《工人日报》(2016年06月28日 07版)

宣传安全知识

在车内蹲守

在天桥上观察

了解盗窃情况

张惠领和同事们分析警情

2012年,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神探亨特张》火了,便衣探长张惠领也火了,他就是“亨特张”的原型。

在工作室见到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惠领时,身材较瘦的他身穿带有“警察”字样的短袖T恤,裸露出白皙的手臂,但和古铜色的面色,差了不止一个色号,不善言辞的他打趣说:“过个冬天,胳膊是白了,但老在外面蹲守,脸是捂不白了……”

从警三十载,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双榆树派出所担任便衣探组组长的10余年间,张惠领带领探组走了4万多公里,抓捕犯罪嫌疑人2400余人,侦破犯罪团伙300多个,“够装几个车厢的。”

超市抓贼

2003年1月29日,41岁的张惠领被调往双榆树派出所工作。过往20余年联防队员和社区民警的经历,让他练就了眼疾手快的本领。

为了尽快熟悉辖区环境,张惠领每天坐在值班大厅接电话,当时临近春节,连续几个事主报案说手机、钱包被偷,张惠领有些坐不住了,“贼肯定没走呢!”他联系了派出所值班的副所长李富强,两人换上便衣,前往事主所说的超市。

果不其然,刚到超市,目光犀利的张惠领就看到一男一女在“晃悠”,女的直勾勾地盯着顾客的背包和口袋,男的则故意敞着衣服。老张远远地跟踪观察着。

谁知,两人从超市走出后,男的把衣服一掩,就在一瞬间,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包并抽出包里的东西,顺手把空包扔到绿化带里,“这叫‘洗包’”。不远处,还有两名男子,眼睛却不停地往四处偷瞄,他断定这俩人是给望风的。

不一会儿,三男一女溜进了当代商城,李富强立即回所里抽调警力,张惠领就不紧不慢地跟着,眼瞅着那女人假装甩了一下包,掩护同伙儿瞬间又偷了一个钱包。此时,同事已经赶到,大家立即上前将其摁倒。

带到所里突审,女人交代他们住在西直门长途车站附近,张惠领和民警连夜扑到贼窝,再抓两男一女,搜到女士挎包30多个、手机20多部。

这是张惠领进双榆树派出所后,破获的第一起盗窃案。工作总结会时,所长一阵表扬,“说他在派出所待了3年多,从来没见过破案子这么利落的。”张惠领告诉记者,所长当即让内勤拿1000元钱奖励他,当时工资也就1000多元钱。但张惠领觉得这是团队的功劳,他把钱分给所里的三个警区充当班费。

就这样,2003年当年,双榆树地区就有近50名小偷折在了张惠领手里,所长冲他开玩笑:“你老是这么抓,我还真奖不起你!”

采访中,张惠领对记者说,贼虽然不是罪大恶极,但有时真的很可恨,因为很多贼偷了钱去挥霍,可对于被偷的老百姓,往往是等着这个钱去救命、养家糊口。

他深深记得,一次辖区一位老太太来报案,她老伴躺在医院里等着交5000块钱押金才能做手术,送钱的道上被偷了。“这是救命钱啊!”看到老太太哭得死去活来,张惠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别提了,难受!我就去蹲点、去琢磨,每天脑子里就想怎么能抓住这些可气的贼,不能让他们逃掉!”

治贼有“道”

在张惠领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一张硕大的地图张贴在墙中央,这张图以中关村南大街为中轴线,用不同的背景色详细地区分出周边派出所、商区、学校等范围。在一些重点商区的标志上,张惠领贴了很多便利贴,手写着包含事主信息的报警内容:“中关村1号桥,6月10日,17:51,电动车被偷”、“紫金庄园,6月14日,15:17,钱包被盗”……

“我们用这种方式把案件高发区标记出来,以便于分析整个地区的高发案特点。”张惠领说,分析警情亦是工作室每天工作的第一项内容。同时,张惠领还以“盟主”的身份,成立了“中关村大街反扒志愿者联盟”、建立了“中关村便衣联盟”的微信群。据他介绍,这两个微信群的人数都在150人左右。

双榆树派出所辖区占地面积2.73平方公里,有大小餐酒馆门店3000多家,24小时营业的消费、娱乐场所上百家,每天在这里换乘、购物的流动人员超40万人次,繁华与喧嚣的同时,也成了小偷眼中的“香饽饽”。这种情况下,张惠领告诉记者,他们一天最多时能抓20个贼。

特别是近年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行为更加隐蔽、反侦察意识更强,给民警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为此,他不断分析警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张惠领打击街头犯罪工作法”,他告诉记者,“双榆树地区曾是市局挂牌的治安乱点,但不到3年,我们把乱点‘帽子’摘掉了。”

根据多年的经验,张惠领总结出了街头扒窃、撬砸机动车、拎包盗窃等常见的犯罪类型,并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归纳出其作案的行为特征、侵害特征、过程特征,进而给出相应的“神探提示”。

“事实上,很多犯罪行为也有时令性。”他以扒窃案件向记者举例,从季节上来看,春秋季节是扒窃案件的高发期,因为在冬天,人们穿着过厚,一般会把贵重物品放在里层,以至于嫌疑人不便下手;在夏季,衣着单薄,感知能力强,也增加了作案难度。而春秋两季,人们的衣着不薄不厚,敏感度相对迟钝,“容易被窃。”在夏季,由于大家喜欢傍晚遛弯,则是入室盗窃的高发期,他特别提醒大家可在出门时开个小夜灯。

“贼不走单!”很多时候贼不集中出现,“在车站,你看不出那是一大片贼,但买糖葫芦时,6个人,每人吃一串,但只有一个人交钱,这就是团伙,那我们就边拍照保存证据,边盯贼。”张惠领告诉记者,贼偷东西靠默契,抓贼时的民警更要有分工和眼神的默契,有盯下手贼的,有盯放风贼的。而在抓捕时,张惠领强调要快速“智伏”,用坚硬的身体部位去顶住对方的软肋。

不管是单打独斗的蟊贼,还是身背工具包的“专业”盗车团伙,“亨特张”总有“治贼宝典”应对。他总结,盗窃自行车、摩托车的案发时间多集中在11时至16时、19时至22时两个时段和半夜,作案人集中在20~35岁之间,团队作案明显,而且呈现专业化、低龄化。

2012年,辖区居民李先生刚买的两万多元的摩托车在凌晨被偷,张惠领一路跟踪,3个小时成功追回。目睹了抓贼过程的李先生,那天之后天天给张惠领打电话,“张哥,今天有任务不?”连着打了1个多月,最后张惠领只能无奈应答:“兄弟,咱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刺激的抓贼任务的,要每天都这样,这北京城还不乱套了?”

话虽这样说,但在张惠领看来,他之所以能抓住这么多小偷,更得益于居民的支持,他每天在双榆树区域转,居民都跟他很熟,一旦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就给他打电话,“双榆树地区卖早点的、卖报纸的、修自行车的,都是我们的线人,超市更是把我的电话放在前台和款台,线索一多,贼就容易被发现。”

抓贼“上瘾”

看到神探的累累战功,记者忍不住问他有没有失手过,张惠领微微一笑:“那得是20年前的事情了。”

自信背后的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常年在外起早贪黑、超负荷工作,张惠领一天最多能抽3包烟。前几年,年事渐高的他终于戒烟,但却落下了哮喘的病根,再加糖尿病、高血压,张惠领每天巡逻时都得带着抑制哮喘的喷雾器、控制高血压的降压药甚至是针剂。

对于抓了十几年贼、数立功勋的张惠领而言,受伤在所难免。抓捕嫌疑人时,他的腿经常被踢打成伤,青一块紫一块的,季节交替时,斑斑点点的伤疤先变黄、再变黑,最后双腿皮肤有好多种颜色,有人称他“梅花鹿腿”。他告诉记者,最严重的一次是左踝骨外伤性骨裂。

2010年的一个夜晚,张惠领正在辖区超市完成打烊前最后一个小时的出探任务,突然一个惯犯进入视线,抓捕过程中,惯犯猛地抬起右脚狠狠地踹在了张惠领的左脚踝骨上。经医院检查,他的左踝骨外伤性骨裂。

即便“伤筋动骨一百天”,受伤后的张惠领仍坚持工作,“干我们这行的,注定与长假无缘。”为此,妻子嗔怪他:“别人喝茶上瘾,抽烟上瘾,你是抓贼‘上瘾’!”

在工作室当“徒弟”的李劲松看来,师傅则是个“工作狂”,“他每天早上5点多就到大钟寺早市巡逻,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下班,身边不少徒弟因为受不了这种工作强度,最后离开他。”跟着张惠领的大半年时间里,李劲松被他工作的坚持与细致所打动,“师傅的经历很传奇,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跟着他我没少学东西。”

张惠领告诉记者,因为总在外巡逻,过往的几十年间,每逢家人生日或者纪念日时,总是家人提前问他人在何处,再找过来两人一起吃顿饭庆祝一下。因为常年抓贼,为保护家人,张惠领告诉记者他回家甚至有8条路可以走。

在张惠领微博的个人资料处,他一直这样自我评价:性格内向,信念坚定,相信有一天会天下无贼!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