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7月02日 星期一

针对深海、浅海和滩涂等不同作业环境,海上应急救援中心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演练

【走进班组】一次“无脚本、未告知”的应急演练

马超 尹冬冬
《工人日报》(2016年07月02日 03版)

“外输管线穿孔,青龙河发生污染,还发现有人困在河流中,请紧急救援!”6月23日,中国石油海上应急救援中心接到报警后,救援站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一连几场大雨,让冀东油区的防汛工作相关人员绷紧了神经。

该中心启动河流应急现场处置预案,组织人员、设备分批次赶赴青龙河,并安排应急船舶备航待命。“人员就位,风险辨识后做好抢险准备。” 冀东救援站站长毕春强对员工嘱咐道。救援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365天随时待命,毕春强跟队友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还久。

副站长刘方带领先潜分队率先抵达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勘察,确定事发地点具体情况。“已到事故地点,附近河流水深2~3米,流速2节左右,河宽约200米。” 刘方汇报道。摸清潮汐及河流水文情况后,救援队员准备动用工作艇,对被困河中的人员展开救助。

当30名救援队员抵达事发地时,雨越下越大,队员们顾不上穿戴雨具,一下车就冲进雨中救援。滩涂松软,救援队员一步一步猫着腰费力地前行。已进入夏天,可是河水和雨水还是让救援队员打起了冷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遇险人员就在眼前,可是湍急的河流把他们分隔。“滩涂松软,一不小心就会跌倒,而且不知道前面有多深!”刘方吃力地说。

救援队员坐上小艇后,迅速奔向落水人员,同时,岸上人员拿好大衣、医疗物品,等待被困人员。“虽然每次救援都不容易,但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刘方深有感触。他参与过多次救援任务,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20余次。

在恶劣天气中跟大海斗,除了迅速,还得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2008年一艘台湾船在渤海湾附近海域失去动力,刘方和同事们在狂风骤雨中连续工作两个昼夜,断了好几次缆,才把船拖到了安全位置。刘方回忆,当时一天就睡一两个小时,到最后阶段站着腿都在抖。

接下来的河流溢油应急处置中,应急队伍分别在溢油点上游和下游方向布控多道围油栏,防止溢油入海和污染上游。随后利用海上专业收油船、水动力收油机、组合式收油机、两栖溢油回收车等对河流溢油进行围控回收处置。与此同时,在河流入海口处,“中油应急103”船已抵达附近海域待命,确保对泄漏入海的油污能够及时围控回收。

天色渐暗,应急抢险工作进入夜间状态:搭建野营帐篷,组装发电机,安排人员倒班继续处置。经过2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青龙河河流溢油得到了有效清除。

“演习全部结束,收拾装备,准备事后总结!” 毕春强说。针对深海、浅海和滩涂等不同作业环境,海上应急救援中心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演练,此次首次采取“无脚本、未告知”的方式进行。

今年是这个中心成立10周年,经过10年的发展建设,该中心逐步完善了应急力量,具备了海上石油勘探开发II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获得国家一级船舶污染清除作业单位资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