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一

【环球见闻】在东瀛寻找长安和洛阳

舒年 文/图
《工人日报》(2016年07月03日 03版)

四天王寺

在日本京都,即便没有手机地图,你也很难迷路,因为城市街道是横平竖直的,呈棋盘状。从卫星地图上看,这座网格状的古城似曾相识,像极了盛唐时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或者说,就是小型版的长安和洛阳。

当然,东瀛版的长安洛阳,并没有原版那么大。历史上的平安京,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而唐长安城周长为35.56公里,洛阳城周长27.51公里。和长安城一样,宫殿放在城市北面,南北向的朱雀大道将城市分为左京、右京,外城的东西侧干脆就分别叫洛阳和长安,仅有的区别就是京都城没有城墙。

几经战乱变迁,加之当时的人口一直没有“填满”规划中的“小长安”和“小洛阳”,京都后来的城市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西侧的长安因为地处沼泽地带,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东侧的洛阳则沿着河流“鸭川”发展起来。因而在之后的一千多年历史中,京都一直被称作“洛阳”。

晚上,在鸭川边上背街小巷里的一个传统日式餐厅吃饭,餐厅左右有两个门,一边是店门,另一边是老板的住所。脱鞋落座,清茶开路,几道做工精致的料理,让我们食欲大开。老板娘一直微笑哈腰,用不流利的英语和我们聊着过去的京都。

餐毕出门,颇有些岁数的老板和主厨出门鞠躬送行,让年轻的我们很是不好意思。走出去几步,回头招手时,两人还在夜色中弯腰90度,直到我们在街道尽头转弯。

很久没有这样的“被服务”感觉了。常说东瀛颇有“匠”之意识,所谓“匠”之意识,其实是让你感觉更加贴心,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

千年之前的宫阙楼阁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如今的京都城里闲逛,还能感觉到浓浓的唐风,不论是街坊分布还是地理名称。1200年前穿越怒海的遣唐使和留学者,试图在故土上复制出一个想象中的宏伟都城,还原大海另一端的先进生活方式。

文化影响力的烙印,胜过真金白银,可以历经千年依然存在。只是当年鉴真走了六次才走通的路,不知道他们走了多久?

鉴真东渡日本,建立并最终埋骨于奈良的唐招提寺,奈良则是另一个版本的洛阳。历史上中国的洛阳城,建都史有1500年,朝代更迭,几经兴衰,城池模样也不尽相同。

不管是在大阪的大阪城,还是京都的二条城,中国游客大多只在门口拍照,上传朋友圈显示自己“到此一游”,并不入城仔细参观,尽管这些地方都有中文解说。游客数量最多的群体还是当地人,“水手服”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认真地听讲。

在东京、在大阪,但凡大型商圈内都有各种免税商店,商品标着中文标牌,导购也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中国游客们拿着长长的购买清单进去,拎着给亲朋好友代购的大包小包出来,“买买买”成了国人的旅游重头戏。去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为1973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人数位列第一,占四分之一多,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金额约合人民币1953亿元,中国游客贡献额为794亿元。

遣唐使带回的是文化,现在日本还有“洛阳学”这门学科。而中国游客们,带回的是电饭煲和化妆品,还有一句句感慨,“这里真的没有人闯红灯,也没有汽车随意按喇叭,还不堵车”。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永远的老师和学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